栏目导航

将军信箱

将军通信地址

北京市复兴路26号

邮编100851

 

 

 
推荐十副养生联
田永清
我平时喜欢收集、品赏对联,尤好收集、品赏哲理和养生对联。现选出其中十副养生联,并简单加以解释,供各位读者参阅、品味。
一、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不为
冰心老人生前常为别人题写对联:“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她老人家也为我题写过这副对联,并特别加以注明,这是她先祖子修公的自勉联。
季羡林生前非常欣赏这副对联,并专门写过两篇文章,对其加以诠释。
所谓“知足”,就是满足于自己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等。除此之外,不要再有非分之想。我国有句老话:“知足常乐。”这四个大字,可谓灵丹妙药。
所谓“知不足”,就是要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不够完美的地方”。“知不足”与我国的另一句老话“自知之明”紧密相连。既然知道自己有“不足之处”,就要努力学习、发奋图强,尽量加以弥补。
关于“有为有不为”,简单说来,“为”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这就是“有不为”。
至于什么事应该“为”,什么事应该“不为”,我们一定谨记我国的另两句古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二、人乐百年寿
家和万事兴
上联的“人乐”,指人世的欢乐。庄子曰:“与人和者,谓之人乐。”意思是说,对人和气,与人和谐相处,就会得到人世的欢乐,而乐观则可使人长寿。
下联的“家和”,指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生活的港湾,是人们创造生活享受生活的地方。“世间第一乐地,无过家庭”。家庭和睦,不仅可以万事兴,而且能够延寿命。
三、我得宛丘平易法
只将食粥致神仙
我们到粥店喝粥,经常可以看到墙壁上书写着南宋大诗人陆游的一首七绝: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此联即选自陆游74岁时写的这首《食粥》诗。这首诗明白如话,简单说来,就是食粥可以使人长寿(即长年),赛过“神仙”。
需要加以解释的,可能是诗中的“宛丘”二字。冯友兰先生之女、著名作家冯宗璞大姐曾比较详细地告诉我“宛丘”二字的来历。
“宛丘”,指宋代诗人张耒,字文潜,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陆游在诗的序文中说:“张文潜有食粥说,谓食粥可以延年,予窃爱之。”因张居所在宛丘,又撰有《宛丘集》,故陆游以此称其名。
吃饭是人生第一件大事。而食粥“则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陆游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的就有9300多首,享年86岁,这在当年算是很长寿的了。所有这些,可能和他长期坚持食粥有关。
四、千金难得买酣睡
一枕真能保健康
南宋陆游既是大诗人,也是养生家。前一副对联引用他的《食粥》诗,是讲“吃”;这里再引用他的《午梦》诗,是讲“睡”。“吃”、“睡”二字对于养生极为重要。我们说一个人身体健康,往往用“能吃能睡”四个大字来形容。
陆游的《午梦》诗是这样写的:
苦爱幽窗午梦长,此中与时暂相忘。
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寻睡方。
上联中的“千金”,既指重金,极言钱财之多;又指药方,唐代孙思邈认为,人命重于千金,救人一命,等于施舍千金,故把他撰的医书简称《千金方》。
这副对联说明睡眠对于养生的极端重要性。高质量的睡眠,是一味有益身心健康的滋补品,是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俗话常说:“睡得香,少病殃;睡得香,寿而康。”又说:“一觉闲眠百病消。”这些老生常谈,是很有道理的。
美国科研人员的调查说明,每晚睡78小时的人,寿命最长;每晚睡眠平均不到4小时的人,死亡率比前者高80%;而每晚睡10小时以上的人,短命者亦比每晚睡8小时者高两倍。
资料还表明,有良好午睡习惯的中老年人,免疫功能要比不午睡者强,并且不容易诱发老年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等。
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笑口常开笑世上可笑之人
我们去一些寺院游览,经常会在大肚弥勒佛的雕像两侧,看到这样一副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笑口常开,笑世上可笑之人。
弥勒,梵文音译,意为“慈氏”,人称笑佛。佛经上说他生于南天竺,住在兜率天(“兜率”意为知足常乐)。弥勒佛丰硕大耳、袒胸露怀、笑容可掬的形象,深得人们的喜爱。
这副对联,从弥勒佛的形象特点着笔,既宣扬佛法教义,又饱含人生哲理。它告诉人们,为人处事,既要宽容大度,胸怀开朗,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又要把握尺度,做到分寸得当,只“笑世上可笑之人”。
只有肚里“容”得下,方能嘴上“笑”得出。
六、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这副对联,是中国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刘海粟化用明清时期的两副对联而成。
一副出自明代万历年间的《菜根谭》,原联为: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另一联是清代康熙皇帝为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双溪草堂题写的,原联为:
白鸟忘机,看天外云卷云舒;
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开。
上联是说,无论是受恩宠,还是受屈辱,都泰然自若、毫不动心,像看庭前花开花落那样超然。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超脱的心境。
下联是说,无论是离去还是留下,退隐或者做官,都听其自然,如随天边的闲云时而聚拢时而舒展那样安闲。
七、人间岁月闲难得
天下知交老更亲
这是清代书法家、文学家王文治的赠友联。揭示了老年养生“闲”与“友”的重要性。
人生在世,为国为民为己,又为了子女成龙成凤,确实不可不忙,不得不忙。
但是,到了晚年则要注意这个“闲”字。所谓“闲”,不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无所事事,“坐以待毙”。首先是指悠闲,即心无追逐之事,身无劳苦之役。其次是指避俗逃名,不为世俗功名利禄所累,而要随分随缘,顺时安处。再次是指利用晚年的闲暇时间,无拘无束地做自己的雅好之事,以弥补青壮年时期的缺憾。总之,善养生者之所以看重这个“闲”字,就在于“闲”可以养性,可以悦心,可以延寿,让人的生命活得更有意义。
下联的“知交”,即知心朋友。“知交”之所以“老更亲”,除了道义之交老而益深之外,还因为老年人最怕孤独,所以更需要“交友”。
八、好山水游其人多寿
有诗书气生子必才
这是清末大臣、武英殿大学士王文韶的书斋联。
上联是说,游览山水有益于健康长寿。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孔子把游览山水与健康长寿联系起来,他本身就是一位爱好山水游乐之人。古今中外的实例都说明,游览山水,可以振奋精神,扩大视野,陶冶情操,运体健脑,延年益寿。
下联是说,家有诗书气氛,有利于子女成才。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曾有“藏书万卷可教子”的诗句,意思是诗书传家易于子弟读书成才。
九、事因知足心常乐
人到无求品自高
这是冰心老人生前仿清代学者陈白崖的对联,给某杂志社题写的一副养生妙联。
虽然只有一字之改,但沿用了“知足常乐”的成语,使联语变得更加通俗浅显。“知足”、“无求”既是品格的写照,又是养生的真谛。有道是:“心无杂念身长健,人不奢求品自高。”当然,这里的“知足”和“无求”,不是指在事业上、学问上,而是指在个人的生活和待遇上。这是不言自明的。
十、戒色戒斗戒得
立德立功立言
实事求是地说,这副对联是我拼在一起的。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我觉得这副对联不但对仗工整,而且含义深刻。无论对于做人做事做官,还是对于养生保健,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当然这不能归功于我,而是来自于先贤古哲的箴言警句。
上联出自孔子《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这里的“三戒”,是孔子根据人生少、壮、老三个阶段的不同身心状况,按照自然规律,对人们品德修养和养生保健提出的忠告:年轻时,血气还不成熟,要警惕迷恋女色,目标在于养“元气”;到了壮年时,血气正旺盛,便要警戒争强好斗,目标在于养“和气”;到了老年时,血气已经衰弱,则要警惕贪欲,目标在于养“正气”。所谓“得”,泛指对于名誉、地位、财物等的欲望、贪求。
下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用现代语言解释这“三立”,就是:做人最重要的,首先是培养高尚的品德,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其次是建功立业,有所作为,有益于人民、国家和社会;再次是著书立说,传之后代,用你的思想和文字影响人们。做到这三条,人们就不会忘记你,就可以称之为“不朽”了。
可以这样说,“三戒”是基础,“三立”是结果。只有终生坚持“戒色戒斗戒得”,才有可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
我曾请我国最后一位秀才、享年110岁的上海老人苏局仙老先生书写过这副对联,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悬挂于客厅中央。
附录:
前文已经简要地诠释了十副养生联,这里我还想再加上一个附录,附上李鸿章告老还乡后自撰的一副对联。
为什么把“中堂大人”的对联作为附录呢?
大家知道,李鸿章是晚清重臣,是权倾一时的人物,也是极为复杂、颇富传奇、备受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几乎与晚清相始终,长期掌控清政府内政、外交、军事大权。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众说纷纭。毁之者骂他是“刽子手”、“卖国贼”、“国人皆曰可杀”;誉之者称其为“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改革家”。如何正确评价李鸿章,是历史学家的事情。我的水平很低,不敢对他妄加评论。但我认准一点,不可因人废言。我觉得李鸿章告老还乡后自撰的对联不错,不但明白如话,而且颇富哲理。故作为附录照抄如下:
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粟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
祈大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可为地上神仙。
我们如能做到李鸿章对联中所说的“三有”、“三无”,就可以安度晚年、堪称“神仙”了。
 
 
(注:作者撰写此文时,参考了《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关文章)
                         写于201226日(壬辰龙年正月十五)
 
 
                                   作者系总参原兵种部政委、少将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26号

版权所有 田永清将军网  备案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