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将军信箱

将军通信地址

北京市复兴路26号

邮编100851

 

 

                 我认识的四位百岁将军
开国将军乃我军之英才,而百岁开国将军更属凤毛麟角。有人调查,开国将帅1614人中,有10人活到百岁甚至超过百岁。我有幸认识其中的4位百岁将军。我觉得,他们的戎马生涯和事业成就,就是一部历史、一座丰碑。
吕正操:人生不在于活多久,而在于多做事
吕正操生于19041月,现年已经103岁了。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时,共有57位上将,吕正操是身体最健康、活得最长久的一位。他现在依然头脑清醒、精神矍铄。
出于仰慕之心,前几年我曾3次拜访吕将军。这不仅因为他是一位富有传奇经历的开国上将,而且因为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担任冀中军区司令员,而我的故乡河北省无极县当时就属于冀中军区。因此,我从小就知道这位冀中百姓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吕将军平易近人,非常健谈。在3次拜访中,他向我讲述自己在东北军时跟张学良当秘书和副官的亲身经历,讲述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西安事变”的英雄壮举,讲述冀中人民英勇抗日的光辉业绩,讲述他受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委托到美国探望张学良的有关情况。总之,他谈的话题很广,内容很深。
吕正操和张学良不仅是老乡(都是辽宁海城人),张学良还是吕正操的长官、挚友,张比吕只大三岁半。因此,他们的友谊极深,不管国内外风云如何变幻,两人之间的感情都是历久而不衰。“西安事变”发生后,逼蒋抗日的张学良被扣押,东北军受到蒋介石嫡系部队的排挤和打击。这一切使吕正操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要想抗日救国,只有跟着共产党走,在旧军队里是毫无希望的。基于这种认识,吕正操于19375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又于“七七事变”发生不久的是年10月,毅然率领他当团长的东北军692团,在河北省晋县小樵镇易帜,脱离国民党军队,站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走上了独立自主、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光明大道。已被蒋介石软禁起来的张学良,听到这个消息后异常兴奋,曾让他的弟弟张学思转告吕正操:“这条路走对了!”
19913月,张学良偕夫人赵一荻赴美国探亲。因为吕正操与张学良之间有着历史的渊源和深厚的友谊,所以在这年5月,我们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决定让吕正操赴美探望张学良这位“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两位老朋友、老将军久别重逢,亲切异常,他们先后深入交谈了3次。张学良幽默地说:“我可迷信了,信上帝。”吕正操随口接上:“我也迷信,信人民。”张学良笑着说:“你叫‘地老鼠'。”这是指当年吕正操在冀中和军民一起运用“地道战”等形式,抗击日寇侵略,开展游击战争的事。张学良说:“得民心者昌!”吕正操紧接着说:“那还不都是靠的人民群众!”
张学良十分感谢我们党、政府和人民欢迎他“回家看看”的意愿。他还引用“鹤有还乡梦,云无出岫心”两句话,表达自己既想回来看看,又不愿过分张扬的心态。虽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张学良直至2001年以年逾百岁高龄而辞世前,也没有实现回祖国大陆看看的愿望,但张学良始终十分关心祖国统一的问题,他对吕正操说:“我看大陆和台湾将来统一是必然的,两岸不能这样长期分裂下去,总有一天会统一,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吕正操曾用“打日本、管铁路、打网球”三句话九个字来概括自己一生的经历和业绩。关于打日本,前面已经陆续说到一些。关于管铁路,是指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吕正操就曾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东北铁路总局局长。解放以后,他曾长期担任铁道部部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一政治委员,为我国的铁路建设和管理,建立了卓越的功勋。说到吕正操的健康长寿,真是如有神助,堪称奇迹。他打网球打到90多岁,打桥牌打到97岁,游泳坚持到98岁多,每次还能游两个多小时。他现在仍然担任着中国网球协会主席,这恐怕是一个新的吉尼斯记录了。吕正操的夫人刘沙这样概括他的养生之道:“读书、打桥牌、打网球,是吕正操晚年保持体力、脑力的三个有力招数。”
拜访吕将军时,有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和兴趣,就是我每次去,都看到他在茶几上摆放着一部《新华字典》。他不但坚持读书看报,而且经常查阅字典,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真是令人十分感动。吕将军喜欢这样两句诗:“最喜夕阳无限好,人生难得老来忙。”他还说:“人,不在于活多久,而在于多做事。”
抗日战争胜利已经过去60多年了,吕将军对冀中人民仍然怀有深厚的感情。前几年,无极县委、县政府决定新建一座烈士陵园,把我县2000余名抗日烈士的英名都镌刻在纪念碑上。我受托请吕将军书写陵园名称和纪念碑正面题词。吕将军二话没说,当即泼墨挥毫,题写了“无极县烈士陵园”和“抗日英雄永垂不朽”两幅大字。如今,经过镌刻涂金,这些大字熠熠生辉,成了一个永久的纪念。
孙毅:吃亏是福,吃苦是福
孙毅生于1904512,卒于200375。按照我国“过九不过十”的祝寿传统,孙老也是一位百岁将军。
因为孙老是我们总参的老首长,所以在这四位百岁将军中,我与他接触时间最长,拜访次数最多,受到的教益也最大。孙老既有武将之威,又有儒将之雅,他博学多识,情趣高雅。毛主席亲切地称他“孙行者”,朱总司令呼他“孙胡子”。生前,他经常以“竹”和“莲”自喻,一生嗜竹爱莲。他把这两种植物的品格视作自己人生之路上的两块基石,学习竹子挺拔自直、虚心有节和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风貌。
孙老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吃亏是福,吃亏是福”。孙老说这句话是有来由的。红军长征开始前,他已经担任红军精锐部队中央军委教导师的参谋长,按规定长征时应该给他配备一匹马。但当“洋顾问”李德知道孙老是1931年从旧军队起义过来的之后,就取消了应当配备给他的马匹。就这样,孙老迈开双腿,一直从中央根据地走到陕北。而且他的职务也是走一路降一路,从师参谋长降到团参谋长,后来又去掉了那个“长”字当了参谋。对此,他一点也没有感到难过。新中国成立多年之后,当年的老战友还有人对孙老说:“长征时让您吃亏了、吃苦了!”孙老却说:“话不能这么说,长征时我走到陕北,直到今天,我每天走路的习惯就是从长征开始时养成的,我走出了一个好身体,我这叫因祸得福,我还得感谢那个‘洋顾问'李德呢!”
1955年授衔时,孙老给组织写信请求“宁低勿高”。称自己“只有从劳之苦,而乏建树之功,授我少将足矣”。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中将军衔。担任总参顾问时,他曾连续3次“上书”请辞。他还是全国政协常委中第一个主动请辞的中共党员委员,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孙老德高望重、淡泊名利,他最喜欢的一副对联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孙老是艰苦朴素的典范,个人和家庭生活非常简朴,和普通群众没有什么两样。很多人都还清楚地记得孙老在北京街头散步的身影:一个留着胡子的瘦高个老头儿,穿着一身腿了色的绿军装,手里提着一个人造革旧兜,身材挺拔,精神矍铄,穿插于大街小巷之间,和普通的老汉没有什么两样。不认识他老人家的人,决不会想到这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将军。他一生粗茶淡饭、省吃俭用,却把省下来的钱捐献社会、资助青年。孙老没有给家人留下一分钱存款,却在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永远不朽的丰碑。孙老还经常给青少年作报告、写条幅。他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被人们成为“老雷锋”。
孙老不但自己以身作则,还经常教育儿女,要和普通劳动人民一样,不能搞任何特殊化,不能当“八旗子弟”。孙老为了让家人了解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状况,早些年还曾带着他的小儿子孙兢到一位邻居家串门。当看到这家5口人住着一间10平方米的简陋房子时,在孙兢的心中引起了强烈的震撼和长久的记忆。
孙兢在孙老的言传身教下,在自我严格要求下,从他的身上,你绝对看不到某些高干子弟的某些“通病”。他心态宁静,淡泊名利,不事张扬,朴实无华,谦恭有礼,待人以诚。他到50岁办理退休手续时,这位有着近35年军龄的军人,才是一个正团级的干部。而和他一起入伍的战友不少人成了师以上领导干部,有的还当上了将军。当然,多年的病休生活的确影响了他的职级晋升,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这样的“结局”,和他一贯坚持的不谋求任何特殊照顾,在名利、地位面前“一不伸手,二不张口”的人生态度密切相关。孙老有三女两男,他们都是凭本分做人,靠本事做事,没有一个当大官,也没有一个成大款。
孙老生前曾经说过,自己之所以能够做到健康长寿,主要由于坚持抓“两头”:一头是抓“脑”,每天至少读百十页书;一头是抓“脚”,每天至少要走十多里路。
前些年,中央一位领导同志曾经感慨地说:北京有位孙胡子,他德高望重,奋斗不息,有经验,有水平,走到哪里,就讲到哪里。他一讲话,群众就欢迎,就鼓掌。如果全军有一百个孙胡子,全国有一千个孙胡子,那我们就了不起了!
吴西:老骥伏枥志不移,千秋大业梦难离
吴西,壮族,广西扶南县(今扶绥县)人。在1614名将帅中,迄今为止,吴西创造了两项记录:一是年龄最长的记录,他生于1900年,卒于2005年,享年105岁;二是离休时间最长的记录,早在1958年,他就因患淋巴结核,给组织写信请求离休、让贤。1964年,在海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中共海军后勤部监察委员会书记的职务上,经中央军委批准光荣离职休养,他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在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朱德称赞吴西“识大体、顾大局”。邓小平则称赞他是“开明人士”。从1964年离休,到2005年逝世,他的离休生活长达41年,迄今全军无人比肩。
早在19302月,吴西就参加了邓小平领导的广西龙州起义。在战争年代,他南征北战,艰苦备尝,功勋卓著,久经考验。在红军时期,他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受重伤以后,曾化装成乞丐寻找红军。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冀中一带,和抗日军民一起,曾经巧布地雷阵,开展“地道战”,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解放战争时期,他除了担任重要的政治工作领导职务外,还曾负责教育改造过近3万名起义、投降、被俘的蒋军尉官以上人员。他提出了“知过必改,乃是完人”八个大字,促使上述人员弃旧图新,立功赎罪,为建设新中国出力。解放以后,吴西从陆军奉命调到海军,先后在院校和机关担任重要领导工作。在19559月举行的开国将帅授衔中,时任东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的吴西,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他是广西籍唯一的一名海军少将,同时也是30名少数民族将军、10名壮族将军之一。
吴西把离休当成战斗历程中的一个新起点,在余生之年继续探求革命真理,为党的事业奋斗到最后一息。这是他过好离休生活的指导思想。他喜欢孔夫子的话:“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也喜欢毛泽东的名言:“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20017月,我与一位战友去拜访吴将军。那一年他已101岁,在客厅里竟还给我们让座、拿靠垫,告别时又坚持把我们送到门口,令我非常惊讶和感动。我向吴老的夫人和他家的保姆探问将军健康长寿的原因,她俩说了四条:一是基本吃素,二是坚持走路,三是经常写字,四是兴趣广泛。吴老一生酷爱运动,打球、钓鱼、跳舞、打太极拳是他的最爱,也是他长寿的秘诀。
  在吴老会客室的墙上,悬挂着他亲笔用草书写的一帧条幅,为七言绝句:老骥伏枥志不移,千秋大业梦难离。鞠躬尽瘁长眠止,不做糊涂醉汉迷。这首《老年志》,是吴老革命志向和人生态度的生动写照。
陈锐霆:对党无愧,检点怀抱
陈锐霆,山东即墨人,生于1906年,现年101岁。
陈锐霆早年曾在国民党炮兵部队服役10余年,一直当到主力团团长。他于1937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在蒋介石又一次掀起反共高潮、悍然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后,他率领一个团在安徽宿县起义,加入新四军。当时,这个团只有5名地下共产党员,致使第一、二营临阵动摇,一千余人参加了起义。当晚,部队又发生了哗变。几名反动分子撞入他的房间,又是用刺刀刺他的腹、背,又恶毒地往他身上打枪,差点丢了性命。即使在这样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他仍然毫不动摇,坚持将起义进行到底,率部投入党的怀抱。
陈锐霆伤势严重,党组织派出最好的医护人员,挽救他垂危的生命。刘少奇、陈毅、张云逸、邓子恢等领导同志先后前往探望。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叶剑英亲自发来慰问电,高度评价他毅然率部起义的英雄壮举,并致以亲切的慰问,祝愿他“善自珍摄,恢复健康,为党的事业继续奋斗。”
解放战争时,陈锐霆被任命为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司令员,曾于1948年8月到西柏坡向党中央汇报,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亲切接见。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军委原炮兵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离休前任军委炮兵顾问。
1998年,我初次见到陈将军时,他身材魁梧,形貌俊伟,精神抖擞,谈笑风生,毫无老态龙钟之貌,很难想象他是90多岁的高龄老人。后来,张震副主席来看他,我和总参原兵种部其他领导同志一起赶去陪同,只见两位老战友紧握双手,忆往事,叙友谊,无话不谈,亲密无间,此情此景,令人十分感动。现在,在陈老的客厅里,悬挂着张震写给他的百岁祝寿诗:义旗飘扬豫皖边,并肩作战斗敌顽。驰骋华东雄威展,献身神炮青史传。忠贞革命身心健,淡泊卷舒养颐年。战友情深六四载,喜君寿高彭祖前。这首诗是对陈老传奇人生的高度评价,也是两位老战友深情厚谊的真实记录。
  陈老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唱京剧、下围棋、练拳术、写书法。他作四言诗一首,表达自己的养生之道和生活态度:自寻乐趣,不找烦恼。找点事做,忙比闲好。坚持锻炼,动能抗老。对党无愧,检点怀抱。死后献尸,医学解剖。
去年冬季的一天,我去301医院探望正在检查身体的陈老,只见他身板硬朗、精神矍铄、谈笑风生、声音洪亮。他对我说,他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101岁时,参加炮兵学院南京分院建校60周年纪念活动(陈锐霆曾任该院前身华东特科学校第一任校长);第二个是102岁时,观看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今年318日,他赶赴南京,这位101岁的高龄老人,以洪钟般的声音亲自宣布了校庆仪式开始,并一直在主席台上端坐了近两个小时,令参加活动的其他党政军领导同志十分惊讶和感动。我也坚信,陈老在102岁的时候,定以健康之躯,亲眼目睹明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
我衷心祝愿陈老,健康健康再健康,长寿长寿再长寿,不但创造事业的奇迹,而且创造生命的奇迹。
 
写于2007831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26号

版权所有 田永清将军网  备案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