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将军信箱

将军通信地址

北京市复兴路26号

邮编100851

                        

 

 

 

                                   百岁将军孙毅和他的小儿子孙兢

 
建军80周年前夕,有一位记者来采访我,向我提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在您接触的开国将军中,谁对您影响最大?”
我立即回答:“百岁将军孙毅对我影响最大。”
第二个问题是:“您与哪个将军之家最熟悉?”
我立即回答:“与百岁将军孙毅一家人最熟悉。孙老是我的良师益友,我与孙老的小儿子孙兢亲如兄弟。”
我接触孙老,与孙老一家人交往,是因为我从内心里崇敬孙老这样的革命前辈,佩服这样的模范家庭。
在开国将军中,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的孙毅的确是知名度较高的一位。在全军乃至全国,很多人都知道“胡子将军”孙毅的大名。孙老既是德高望重的长者,又是思想深邃的智者。孙老不仅创造了事业上的奇迹,而且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在他身上,既有武将之威,又有儒将之雅。孙老之所以为人们所熟知、所敬佩,不仅是因为他在战争年代的传奇经历和赫赫战功,还因为他在和平时期永葆革命本色、继续艰苦奋斗,更因为他与老百姓的鱼水深情和对下一代的热情关怀。
几十年来,出于崇敬的心情,我曾多次拜访孙老。时间长了,我与孙老结成了忘年交。我每次聆听他的教诲,常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虽然孙老已于2003年7月5日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和优秀品德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
在与孙老长期接触的同时,我也很自然地熟悉了他的小儿子孙兢同志。孙兢生于1953年,比我整整小13岁。出身的不同和年龄的差距,并没有成为我们之间的障碍。我与孙兢一见如故,感到很投缘,很说得来,我们成了知心之交。我觉得孙老是孙兢的镜子,孙兢是孙老的影子。
我还一直觉得,孙兢既是幸福的,又是不幸的。说他幸福,是指他出生在革命家庭,父母都是德高望重的老革命,他在家中又是排行老末,可谓将门虎子,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教和来自父母兄姐的厚爱。说他不幸,是指他在生命的黄金岁月和事业正在如日中天之时,先后患过胃穿孔、肾结石、膀胱癌等一连串疾病,遭受了沉重打击和长期折磨。
孙兢是一条硬汉子。面对工作、生活上诸多不顺和身体上诸多病痛的双重打击,他没有消极,没有悲观,没有倒下,而是继续勤奋地学习着,乐观地生活着,顽强地锻炼着,不停地写作着。和他在一起,我感受到他身上具有许多优秀品质,值得我钦佩,值得我学习。
孙兢具有平民的作风
孙老是艰苦朴素的典范,个人和家庭生活都非常简朴。很多人都还清楚地记得孙老在北京街头散步的身影:一个留着胡子的瘦高个老头儿,穿着一身褪了色的绿军装,手里提着一个人造革旧兜,身材挺拔,精神矍铄,穿插于大街小巷之间,和普通的老汉没有什么两样。不认识他的人,决不会想到这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将军。他一生粗茶淡饭、省吃俭用,却把省下来的钱捐献社会、资助青年。孙老没有给家人留下一分钱存款,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永远不朽的丰碑。
孙老不但自己以身作则,还经常教育儿女,要和普通劳动人民一样,不能搞任何特殊化,不能当“八旗子弟”。孙老为了让孙兢了解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状况,早些年还曾带着他到一位邻居家串门。当看到这家5口人住着一间10平方米的简陋房子时,在孙兢的心中引起了强烈的震撼和长久的记忆。
孙兢在孙老的言传身教下,在自我严格要求下,从他的身上,你绝对看不到某些高干子弟的某些“通病”。他心态宁静,淡泊名利,不事张扬,朴实无华,谦恭有礼,为人厚道,待人以诚。他到50岁办理退休手续时,这位有着近35年军龄的军人,才是一个正团级的普通机关干部。和他同批入伍的战友,有不少人成了师以上领导干部,有的还当上了将军。当然,多年的病休生活的确影响了他的职级晋升,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这样的“结局”,和他一贯坚持的不谋求任何特殊照顾,在名利、职务面前“一不伸手,二不张口”的人生态度密切相关。
孙兢具有出众的才华
百岁将军孙毅生前曾经说过,自己之所以能够做到健康长寿,主要由于坚持抓“两头”:一头是抓“脑”,每天至少读百十页书;一头是抓“脚”,每天至少要走十多里路。孙兢从小就学着孙老的样子,终日手不释卷,长年坚持锻炼。
参军以后,他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军政训练,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当兵第一年,就被连队树为“两不怕”(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标兵和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出席了军、师的先进分子代表会议。这对一个新兵来说,无疑是莫大的光荣。他既能吃亏,又能吃苦,而且展现了出众的才华,因此在官兵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这位16岁的小兵,竟能对着战友的面,一字不差地背诵诸葛亮《将苑》里的名句:“为将之道:军井未及,将不言渴;军米未熟,将不言饥;军火未燃,将不言寒;军幕未施,将不言困;夏不操扇,雨不张盖。与众同也……”直惊得一群小战友目瞪口呆,还以为他背诵的是哪位伟人的语录。
后来,孙兢被推荐到原天津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了3年,他的阅历更加丰富,知识更加深厚。孙老曾对孙兢说过,我们父子之间的关系,应像西汉史学家司马谈、司马迁父子那样。意在鼓励孙兢淡泊名利,尊重知识,往文史方面发展,静下心来去坐冷板凳研究学问。
孙兢牢记父亲的教诲,前些年他一方面坚持与各种病痛作顽强斗争,一方面笔耕不辍,勤于著述。他像孙老一样弃名利重学识,在军事学术领域颇有造诣。他与军事评论家李炳彦将军合著的《说三国·话权谋》、《纵横捭阖》、《军事谋略学》三部著作,合计二百万字,见解深刻,文笔奇佳,受到广泛好评。其中《说三国·话权谋》被评为全国优秀图书奖,一连再版七次,还在台湾地区出版过。《纵横捭阖》一书,则被摆放到了太平洋彼岸那个超级大国的军事学府。
孙兢具有可贵的孝心
在孙老及其家人身上,既有与时俱进的现代意识,又有我国古代“忠”、“孝”传统的深刻影响。“为国家尽忠,为老人尽孝”的观念,牢固地根植于孙兢的脑海之中。
刚刚身患重病的时候,孙兢也曾经短暂地抱怨过命运为什么对自己如此不公,但他很快就平静下来了,他相信西方的一句谚语:“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给你打开一扇窗。”他还风趣幽默地对姐姐哥哥们说:“咱们来个分工负责、各尽所能吧!你们在外面好好工作,为国家尽忠;我在家里照顾父母,为老人尽孝。”
孙兢说到做到,多年来,他对两位老人既注重生活上的关照,更注重精神上的慰籍。平时他在家守候父母,孙老外出参加活动时,他总是陪伴左右,形影不离。孙老晚年曾患过一次脑溢血、一次疑患肺癌、两次胃穿孔,紧接着又是骨折,在96岁高龄时右腿又因血栓阻塞、下肢坏死而截肢,这一连串疾病,对于一个耄耄老人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然而孙老却一次又一次地挺了过来,异常坚韧,特别乐观,如有神助。
孙兢常说:“看着父亲,我就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父亲就是我的精神支柱,就是我的学习榜样。”孙兢对孙老孝敬有加、无微不至。这里仅举一个例子。孙兢一方面与自身的病痛作斗争,一方面尽最大力量减轻老人的痛苦。他每天拿着一个塑胶小槌为孙老敲背敲腿,上下午各一次,每次50分钟,坚持多年从未间断。仅这种塑胶小槌就换了不下几十个。儿子一边专注而用心地敲着,父亲一边读书看报。
此情此景,我曾亲眼目睹,当时非常感动,心想:孙兢真是一个大孝子!像他这样孝亲敬老的嘉言懿行,在当今社会,真是难能可贵。
孙兢具有顽强的毅力
前面谈到,孙兢先后遭受胃穿孔、肾结石和膀胱癌的沉重打击,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常人是难以想象的。他说:“乐观的态度、坚定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毅力,是父亲传给我的宝贵精神财富。我要以此为支撑,战胜各种疾病,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
在父亲坚强性格的影响下,孙兢向病魔展开了顽强的斗争。他锻炼身体的方法,一是取“静”,就是悉心收藏,他的藏品种类多样、志趣高雅。二是取“动”,就是一年四季坚持到北京玉渊潭游泳。严冬季节,水温极低,钻入水中,仿佛万针扎身。即使这样难以忍受,即使每年的大年初一,他也从未中断过游泳。孙兢从36岁身患癌症,到54岁住院手术,整整18年,他硬是挺了过来。就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孙兢的确是一个铁血男儿,是一个抗癌明星!
然而病魔无情,癌细胞也在不断地发展着。近3年来,孙兢一直尿血不止,但他还是坚持锻炼,任人劝说也不住院。直到去年6、7月间,他因大量尿血而休克,这时才被送进了301医院。手术那天,我和总后的老同志鞠松林赶到病房去探望他,正巧他被抬上了手术床,准备送往手术室中。我和老鞠紧紧握住孙兢的手,差不多同时说出了四个字:“祝您成功!”事后,孙兢的大姐佳佳告诉我们,手术差不多进行了7个小时,肿瘤几乎长满了整个膀胱。医护人员一方面埋怨他何以拖到此时才住院做手术,一方面为他与病魔长期斗争的顽强毅力而感慨不已。
看到这里,有的同志可能会关切地问:孙兢现在的身体状况究竟怎样了?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泪水已经模糊了我的双眼。
没有别的办法,还是忍痛相告吧:孙兢手术之后,身体状况急转直下,癌细胞广泛转移,经千方百计救治无效,他已于今年1月27日凌晨1时20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孙兢的去世,使我深切地感到:人的生命既是漫长的,又是短暂的;既是顽强的,又是脆弱的。这么好的一位同志,刚刚过了54岁生日,就永远离开了我们!好人英年早逝,怎不令人倍加哀痛!
2月2日上午,由孙兢原来的工作单位――总参政治部干部部主持,在八宝山竹厅,向孙兢同志举行了隆重的告别仪式。孙兢的亲人、战友、朋友数百人与他依依惜别,以各种方式表达哀痛,寄托哀思。有的唏嘘不已,有的泣不成声,场面十分感人。
当时,我一方面感到悲痛难忍,一方面又感到稍许有些安慰。这两种心情之所以交织在一起,是因为孙老生前曾经对我说过,他平生最喜欢两种植物:一种是“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一种是“竹”,因为竹“外直、虚心、有节”。古人诗云:“竹有节,有千节,风过不折,雨过不蚀,吾愿如竹。”孙老称“莲”与“竹”是铺垫他人生之路的两块思想基石,“莲”与“竹”,是孙老也是孙兢高尚人格的生动写照。在竹厅向孙兢告别,为他送行,算是选对了地方。
在告别室前厅,赫然张贴着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为孙兢同志题写的悼词:
孙毅将军的好儿子
忠孝两全的好同志
       沉痛怀念孙兢同志
     迟浩田 二〇〇八年一月三十一日
看到首长题词,人们纷纷评说:迟副主席的题词,是对孙兢同志最全面、最恰当的评价,是对孙兢同志的最高褒奖。一个人能够得到这两句话的评价,也就不枉此生了!
逝者生命短暂,生者怀念悠长。
孙兢同志,您一路走好!假如人有来世,我们下辈子还做好朋友!
孙兢同志,您在天堂见到孙老和田大姐,请带去我们的问候和敬意!
孙兢同志,我坚信,孙老和田大姐的在天之灵,一定会为有您这样忠孝两全的好儿子,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孙兢同志,您看到了吗?我已然仿佛看到,两位老人家正在向您含笑招手呢!
 
 
2008年2月7日(农历大年初一)
含泪写下这篇回忆文章
  
(作者系总参原兵种部政委、少将)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26号

版权所有 田永清将军网  备案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