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将军信箱

将军通信地址

北京市复兴路26号

邮编100851


 

 

            从父与子看家风

◎文/ 田永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风问题,他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不少领导干部不仅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有的将自己从政多年积累的‘人脉’和‘面子’,用在为子女非法牟利上,其危害不可低估。古人说:‘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莫用三爷,废职亡家。’‘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家风是民风社风的根基,良好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当然,良好的家风不是天赐的,而要经过家庭或家族成员长期甚至世世代代的精心培育。这自然会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其中父与子是家风传承的关键一环。

       近日,读到几则关于父与子的家风故事,这里和大家分享,愿读者能从正反两方面得到一些启示。

岳飞屡次为子辞官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令人感佩。他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为后世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

       岳飞的儿子岳云追随其父征战沙场,身经百战,勇冠三军,屡建殊勋。对于岳云的英雄事迹,岳飞既不声张,也不上报,只是鼓励他继续加倍努力,为国建功立业。有一次,朝廷根据岳云的功绩,要封他为“武显大夫”“遥郡刺史”。为此,岳飞多次上奏,希望朝廷收回成命。朝廷不同意,三次叫岳飞不得再有陈请。岳飞却第四次上书为岳云辞官并恳切说明:这样做不是做样子给人看,不是为了辞荣而益荣,避禄而邀禄。自己是军队统帅,如不能以身作则,将何以率人?自此,岳飞奉公忘私、为子辞官的故事被后人传为佳话。

辛弃疾斥骂儿子

       南宋辛弃疾,既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的民族英雄。这里既不评论他的诗词,也不详述他的战功,仅讲一个他斥骂儿子的故事。

       这还得从他的一首词《最高楼·吾衰矣》说起:

    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     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休休休,更说甚,是和非。

       此词作于1194年,已近花甲之年的辛弃疾时任福建安抚使,他打算辞官归乡,但遭到儿子阻挠。理由是此时的官位还不够高,积蓄的俸禄还不足以购买丰厚的田产,言下之意希望父亲能继续升官。

       于是,辛弃疾便写了这首词斥骂儿子。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辛弃疾既对其子的阻挠表达了愤怒之情,又苦口婆心教育儿子,说自己已年老,力尽筋疲,功名富贵的实现要待到何时?何况富贵功名处处隐伏着危机。穆生因楚王稍懈礼仪便抽身辞去,陶渊明尚未得享俸禄就弃官而归。穆先生、陶县令那样明达的人都是自己十分崇敬的老师。一块田地千年之中要换八百主人,一人嘴里又能插上几个饭匙。退隐之后便一切作罢,何须再费口舌说什么是非得失。据说辛弃疾的儿子接受了父亲的劝告,虽无其父声名,却保了一生平安,未做辱没家门的事情。

王恕教子

       明代前期陕西人王恕,历任刑部侍郎、左都御史、吏部尚书等职,掌权50余年,寿至93岁。他为人刚正清廉,始终如一。他的儿子见他两手空空,有些不爽。王恕对他说:“你怕穷不是?咱家历来有积蓄,不需要做官时像粮仓里的老鼠那样。”他引其子到后宅,指一处说:“这里是藏金的地方,有一窖金。”指另一处说:“这里是藏银的地方,有一窖银。”他死后,其子去挖掘,“皆空窖也”。王恕为保持自己和儿子的清廉品节,可谓煞费苦心,别具一格。 

       中国人自古讲究人安为宝。特别是为官之人,如能谨始慎终,居安思危,保持清正廉洁,功德圆满,那对后人是多少金银财宝也换不来的。

父畏“四知”子去“三惑”的故事

       杨震“四知拒金”的故事千古流传。杨震曾推荐王密做昌邑县县令。一次,杨震因公事路过昌邑县,晚下榻于馆驿。夜深人静之时,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王密急切之下说:“此时深夜,无人知矣。”杨震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为无知?”这就是铿锵有力的“四知”箴言。杨震也因此获得了“四知太守”的千古美誉。

       杨震之子杨秉继承其父清正之风,淳白自守,计日受俸,余禄不入私门。一生力行自己的“三不惑”:酒不惑、色不惑、财不惑。其德行为人赞赏。

严嵩与严世蕃的教训

       严嵩是明代臭名昭著的权臣、贪官,擅专国政长达二十年之久。他提拔其子严世蕃协助掌权,败坏朝纲,贪腐成性,残害忠良。最终,严世蕃被判斩首,严嵩削官还乡,两年后病死。严嵩死的时候,既无棺木下葬,更没有前去吊唁的人。

严氏父子,老的奸、少的恶,倒应了那句“有其父必有其子”。像严嵩那样溺爱恶子、流毒天下,只会导致其子身首异处,自己遗臭万年!

(作者系原总参谋部兵种部政委、少将)

责任编辑王泽阳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26号

版权所有 田永清将军网  备案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