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将军信箱

将军通信地址

北京市复兴路26号

邮编100851

 

 

田将军灯下漫笔系列之2016年第7期


抽 词:“ 红军中流传着两句话:一句是‘冲锋在前,退却在后’,一句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 做共产党员、当基层干部说困难也困难,说容易也容易。关键是做到这么几条:第一条,打仗不怕死;第二条,宁可自己挨饿,也要让战士吃饱肚子;第三条,行军时,抢着给战士背枪、背背包;第四条,用大锅烧开水,给战士烫脚,揪几根马尾毛,给战士挑脚泡;第五条,离开老百姓家时,把当床用的门板安好,把当被褥用的稻草捆好,还把老百姓家的院子打扫好,把水缸里挑满水……”

 

“请”一张共产党的像

文/ 田永清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也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现在,全党正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几件大事紧密相连,回忆过去,可以反思现在、展望未来。

我于1940年12月出生于河北省无极县,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最艰难的阶段。小时候,我分不清共产党和八路军,总以为是一回事。抗日战争胜利后,无极县进行了土地改革,当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翻身农民到县城的新华书店,“请”(为了表示虔诚和敬仰)了一张毛主席像。之后,这位农民对书店工作人员说:“我再‘请’一张共产党的像!”工作人员笑着说:“共产党没有像啊!”农民说:“我们村小学老师给我家写的对联就是‘翻身全靠毛主席,幸福不忘共产党’,有毛主席的像,咋就没有共产党的像呢?”

这时,恰好新任县委书记也在书店。书记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耐心地向这位农民解释:“老大爷,共产党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一个政党。在这个组织、这个政党中,聚集了众多的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他们是帮助穷苦百姓闹翻身、求解放的一群大好人!”老大爷这才明白了共产党是怎么一回事。

从我听说这个故事到现在,已经近70年了。由“请”共产党像的故事,我不禁联想起红军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些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是我从报刊上看到的,有的是我从长辈那里听来的。

1934年11月,三位长征中的红军女战士,在湖南一个老大娘家借宿。她们看到老大娘家里连一床被子也没有,就把三人共用的一床被子剪成了两半,留给老大娘一半。后来,这位老大娘一直珍藏着那半床被子。她临终前还告诉身边人:什么叫共产党?什么叫红军?就是有一床被子也要剪下一半来留给老百姓,这就叫共产党,这就叫红军。

1935年2月,共产党员高文华同志受命担任河北省委书记。那一年,华北地区遭遇大旱,赤地千里,筹措党的活动经费异常困难。那时,清华、北大有许多党员把家里的钱拿出来给党组织用,有的还把衣服、被子卖掉,为党筹措经费。高文华同志和负责省委财务工作的妻子贾琏同志更是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为了尽快筹措到经费,夫妻俩万分无奈,只得把心爱的幼子卖给了唐山启新水泥厂附近的一个妇女。高文华拿到换来的50 元大洋后,当即给了省委秘书长王林10 元、省委负责宣传工作的李大章10 元,其余30 元成了维持河北省委整整3 个月的工作和生活费用。

高文华夫妇卖儿筹措党的经费的事迹,在贾琏同志去世后的悼词中才公之于世。当时,只有河北省委少数几位领导知情。1936 年下半年,高文华夫妇离开天津,来到延安,后来又去了南方,为革命到处奔波,一直没有机会寻找孩子。解放后,他俩托人寻找孩子的下落,答复是:“孩子3 岁时得病死了。”高文华夫妇从此不再提及此事,只把悲痛埋藏在心底,继续忘我工作。

记得是20世纪90年代的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在解放军301医院遇到了开国将军郭林祥。虽然他年事已高,但说话铿锵有力,记忆力惊人,依旧保持着老红军的激情和豪气。他当时对我说的那番话,尽管已过去近30年,但我仍然记忆犹新。

郭林祥将军当年对我讲的,主要是红军时期如何做共产党员、如何当基层干部的问题。

他说,当时红军中流传着两句话:一句是“冲锋在前,退却在后”,一句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其实那个时候根本谈不上“享受”二字)。红军官兵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说,那时做共产党员、当基层干部,说困难也困难,说容易也容易。关键是做到这么几条:

第一条,打仗不怕死,如果你怕死,谁也看不起你,更谈不上当干部了。那时的红军官兵都争着下基层、上前线,因为这样可以锻炼自己、消灭敌人,谁也不愿意在机关、在后方,因为那样一般轮不上到前线打仗。第二条,千方百计筹措粮食,宁可自己挨饿,也要尽量让战士吃饱肚子。第三条,行军时,抢着给战士背枪、背背包,自己多受点累,减轻战士负担。第四条,晚上宿营之后,用大锅烧开水,给战士烫脚,还要揪几根马尾毛,给战士挑脚泡,减轻战士的疼痛。第五条,离开老百姓家时,把当床用的门板安好,把当被褥用的稻草捆好,还把老百姓家的院子打扫好,把水缸里挑满水,做了这些之后,才依依不舍地与老百姓告别。

讲完之后,他强调说,就靠这几条,那时的军民关系、官兵关系、党群关系非常好,真是亲密无间、生死与共。遇有国民党军队的飞机轰炸、机枪扫射时,战士就趴在干部身上,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首长。

上面讲的三个故事,都是红军时期的,下面再讲一个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

《聂荣臻回忆录》中,记载着抗日战争最艰苦时期军民鱼水情的感人情形:

1942年春天,青黄不接,群众和部队都发生了粮荒。入春后,杨树、榆树长出了嫩叶,老百姓就把树叶当成了主食。我们部队有的伙食单位请示能不能采集树叶,我曾要求军区政治部为此发了训令,部队所有伙食单位都不能在村庄附近采摘杨树叶、榆树叶,要把它留给群众吃。全边区部队严格执行这个训令,宁可饿着肚子,也不与民争食。广大群众得知这个训令后,很激动。他们找到军区,找到边区政府,找到我,要求收回训令,说得十分恳切。群众说,抗战以前,我们穷人没有吃树叶的权利,因为,山上的树,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不准穷人捋树叶。八路军来了,实行了减租减息,穷人才能上山捋树叶了。可是,眼下闹饥荒,为我们争得民主权利的八路军,自己却不能上山捋树叶,这怎么行呢!我向群众解释我军的纪律,同时告诉他们,我们正在想办法解决部队的粮食问题。

我所了解的众多革命故事,鉴于篇幅限制,只能讲到这里。

当前,全党正在进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个学习教育,是落实党章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部署。在这种情况下,重温战争年代的一些故事,对广大党员可能会有所教益。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在老百姓心目中,共产党是有“群体像”的,每个党员也是有“个体像”的。现在,如果有人提出再“请”一张共产党的像,您不妨反问一下自己:我为党增了光还是抹了黑?我能算得上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吗?

(作者系原总参谋部兵种部政委、少将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26号

版权所有 田永清将军网  备案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