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将军信箱

将军通信地址

北京市复兴路26号

邮编100851

 

 

让艰苦奋斗与自己相伴

让艰苦奋斗与时代同行

——在北京大学谈成人、成才、成家

(二〇〇三年四月五日上午,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

 

同学们:

今天,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华英烈遗属专项基金会、北京大学和中华女子学院联合在这里举行报告会。今天恰逢清明节,我们深切悼念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时期英勇牺牲的数以千万计的英烈。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怜的民族;有了英雄而不去珍惜和爱护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我们的民族需要英雄,我们的时代呼唤英雄。英雄已经流了鲜血,我们不能让他们的遗属再流眼泪,为此我们应该做一些切实的工作。

这次活动组织的第一场报告由我来作,我感到既高兴又担心,有一种诚惶诚恐的感觉。北大是一所百年老校、名校,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活动的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我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提到北大,人们往往产生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回想43年前的1960年,那年我高中毕业时也曾经想过要报考北大。后来,组织上保送我进了当时的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从而走上了从军之路。四十多年,真是弹指一挥间,我已于前年光荣退休、“安全着陆”了。在位期间,我长期在军队的总部机关和军事院校工作,和军校大学生接触比较多,和地方大学生接触比较少。因为工作需要,我经常向军校大学生作报告,但很少给地方大学生作报告。今天来北大作报告,还是头一回。我来作报告之前,我爱人和我女儿对我说,你在部队作报告,人家坐着那里认真听,那是因为军队纪律严格。地方大学生就不一样了,他们“软硬不吃,刀枪不入”,谁会认真听你的?你就等着难堪吧!她们俩的话提醒了我,为了避免出现尴尬局面,我想还是有言在先为好。一是大家不愿听可以随时退场,二是可以随时交头接耳,三是可以随时打瞌睡,因为闭目养神总比听一些废话要好。这算作我们之间的“约法三章”吧。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一旦出现了尴尬局面,我也就不至于感到太难堪、太丢人、太没面子了。

我过去讲话有个习惯,就是开头爱讲一两个故事。今天我也先讲两个故事。

一个故事是说,民国年间,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到山东大学参加校庆,这们“韩主席”发表了一篇“精彩”的演说。他是怎么讲的呢?他说:今天我来参加你们的校庆,真是高朋满座,蓬荜生辉!今天天气很好,大家很踊跃,该来的都来了,没来的请举手!他看没人举手,情绪更上来了,接着说:听说你们都是从笔筒子里钻出来的,而兄弟我是从炮筒子里钻出来的!听说你们都会好几个国家的英语,而兄弟我至今连中国的英语还没有学会!蒋委员长提倡“新生活运动”,兄弟我举双手赞成,但是有一条我怎么也想不通:他规定在城市里行人和车辆要靠右走,那左边留给谁呢?一条马路只用半边,这不是极大的浪费吗?外国列强为什么老是侵略我们中国?说来说去是因为我们太贫穷、太落后了!你们知道外国大使馆是干什么的吗?那是侵略我们中国的据点!我就想,既然外国人在北京的东交民巷建立了那么多大使馆,我们中国为什么不可以也在那里建一些大使馆呢?

山东大学的师生们听了这位“韩主席”的一通胡言乱语,个个笑得前仰后合,难以自己。报告大会之后接着看篮球比赛,看着看着,这位“韩主席”“啪”地一声拍了桌子,喝令:“把你们的总务长叫来,我有话问他!”这位“韩主席”是个军阀,他可是杀人不眨眼的,总务长听了连忙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韩主席”问道:“省政府给了你们那么多钱,你们都弄到哪里去了?肯定是贪污了!”总务长连声说:“小人不敢!小人不敢!”“韩主席”说:“明明你们贪污了,还硬是不承认,要不这些打篮球的人怎么只穿着背心裤衩,还这么多的人抢一个篮球,多么寒酸,又成可体统!”“韩主席”越说越气,坐进汽车里准备扬长而去,临走又打开车门说:“明天你们去省政府一趟,本主席再拨给你们一些钱,篮球队员再也不要只穿背心裤衩了,都给我穿上长袍马褂!每人发一篮球,谁愿意怎么打就怎么打,再也不要那么多人抢一个篮球了!”大家看,这位“韩主席”的表演,是何等精彩,是多么滑稽!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这个民间传说,但究竞有无其事,我也从来没有考证过。反正在过去,人们一说起当兵的没文化,是大老粗,往往就会讲韩复榘的这个笑话。有一句俗话说“秀才见了兵,有理说不清”,讲的也是这个意思。这里说的是过去的故事,今天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了。

另一个故事是说,解放前曾有这样一种说法,北大出名主要靠了“三只兔子”。这话怎么讲呢?这“三只兔子”分别指的是对北大影响最大的北大第十四任校长蔡元培先生(生于1867年),北大新派教授、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陈独秀(生于1879年),还有北大第二十任校长胡适先生(生于1891年)。按十二属相来说,他们三个人都属兔子的。人们借用他们生肖属相相同这一点说,北大过去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由此,“三只兔子”之说一时相传成诵。然而,他们三人同是属兔,但每个人年岁相差一轮,不仅有老、中、青之分,而且由于各自起点不同、信仰不同,所以后来他们走的道路也各异。这里单说胡适先生,人称胡博士,我们暂不评论他的政治表现,应当承认,这个人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也是个很风趣幽默的人。他担任北大校长时给学生讲课,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写,讲到孔夫子的话时就写上“孔说”两个字,讲到孟夫子的话就写上“孟说”两个字,讲到孙中山的话时就写上“孙说”两个字。讲着讲着,课堂上忽然大声哄笑起来,因为他讲自己的话时写上了“胡说”两个字。当然,胡适先生的“胡说”,有的可能的确是胡说,而有的“胡说”还是颇有一些道理的。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今天点的题目,是让我讲“牢记两个‘务必’,发扬英烈优良传统,实践‘三个代表’”。这个题目很大、很重要。胡锦涛同志当选为总书记之后,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再次前往西柏坡,重温毛主席关于“两个务必”的教导,深刻领会毛主席关于“进京赶考”的深刻含义,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牢记“两个务必”,继续艰苦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江泽民同志在十届全国人大期间,几次称赞胡锦涛同志重新强调“两个务必”,是开了好头,一定能领导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向前进。艰苦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我党我军的政治本色,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根本保证,也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基本前提。如果我只是空洞地讲一篇大道理,大家肯定不愿意听,因此我想了一下,今天主要讲艰苦奋斗是一个人特别是大学生成就事业的基本前提。大学生不但在校期间要艰苦奋斗,而且要一辈子艰苦奋斗。以本科生为例,你们大体上处于十八岁至二十二岁的年龄段,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大学生有些什么特点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处于身体的发育期,二是处于人生观的形成期,三是处于心理的波动期。基于这三个特点,我认为大学生面临三大人生课题:一是成人,二是成才,三是成家。著名作家柳青曾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当人们年轻的时候更是这样。”大学生把这三大课题处理好了,今后的人生之路就可能比较平坦、比较宽阔;处理不好,今后的人生之路可能比较坎坷、比较狭窄。基于上述考虑,我今天主要讲六个字,就是成人、成才、成家,而贯穿这六个字的一条线索,就是艰苦奋斗。

首先讲“成人”

同学们听了,可能会说,我们是北大的学生,是天之骄子,是社会精英,是从全国各地凭真才实学考到这里来的高才生,难道我们还没有成人吗?你是不是太小看我们了!

同学们不要着急,且听我慢慢说来。

我这里所说的“成人”,与人们平时所说到了十八岁就算成人了的说法有所不同。在我国,一般人到了十八岁,就算成人了,就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了。这些年有些地方的大中学校或共青团组织,还为年满十八岁的青年举行成人仪式。这里所说的成人,是从生物学和法学的层面上讲的,十八岁就算长大成人了。我这里所说的成人,既指生理上成熟,也指心理上成熟,只有做到两个成熟,才算得上成人了。生理上成熟,主要靠岁月、靠年龄、靠营养,这一点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的确问题不大。心理上成熟不完全靠岁月,还要靠学习、靠锻炼、靠修养。现在有些年轻人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不同步,心理发育往往跟不上生理发育。所以有的大学生尽管年龄不小了,长了个傻大个子,但心理上并没成成熟。前年北京一个大学生酿成的“伤熊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震惊,能说这个大学生成了吗?我看还不能。大学生只有经过磨炼,吃一些苦,经受一些挫折,才能逐步成熟起来。我们的古人常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西方谚语也说:“老年人吃苦不幸的,年轻人不吃苦也是不幸的”,“应该吃苦的时候没有吃苦,不应该吃苦的时候必然吃苦”。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曾说:“吃苦是最好的老师,吃苦是最好的大学”。古今中外这些警世名言,今天对于我们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那么,成人有没有什么标准呢?我想大体上是有的。有人说,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主要看他是否具备“三性”。

一是独立性。这主要是指能够独立生活,有自我生存能力,同时也指为人处事有主见、有原则,不至于遇到什么事,还是靠老人、靠他人。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过去的“小皇帝”、“小公主”,现在成了大学生,但还是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听说有的大学生还要父母陪读,有的大学生还雇有保姆。这样怎么能行呢?我想,这可能和我们的传统观念“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有关。家长对子女疼爱过甚,期望值过高,总想哄着、捧着、扶着,结果惯出一大批“少爷”、“小姐”,比发达国家的孩子还娇气、傲气。相反,国外许多资本家却很少惯着孩子,一到十八岁就让孩子独立生活,连生活费都不给,很多大富翁的孩子靠打工挣学费。对此,我们是否可以借鉴一下呢?我们过去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如果不自觉吃苦,而是心怀虚荣,盲目攀比,和家族条件好的学生比这比那,大手大脚,那就不但当不了家,恐怕连成人也难以做到。我国有些地方提出“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号,这当然有一定道理,但也存在值得研究之处。发达国家有些人提出“再富不能富孩子”,我看值得我们思考。

二是坚强性。就是要做人格坚强的人,不能人格脆弱。一九五九年,毛主席与警卫战士谈话时,曾经风趣地说:“《红楼梦》里有两位主角,一位是贾宝玉,一位是林黛玉。依我看来,这两位都不太高明。贾宝玉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连吃饭、穿衣都要丫头服侍,这种完全不肯劳动的公子哥儿,无论如何是不会革命的。林黛玉多愁善感,常常哭脸,她脆弱、多病,只好住在潇湘馆,吐血,闹肺病,又怎么能够革命呢?我们不需要这样的青年,我们今天需要的是有活力、有热情、有干劲的青年。”毛主席还说:“你们看,院中的花草原来长得很好,昨夜遭受了几点钟的风吹雨打,就差不多完全凋零了。但同在院中的树木却不怕风雨的侵袭,依然枝强叶壮,苍翠可爱。我们的青年要像树木一样坚强,不要像花草一样脆弱。”

三是成熟性。独立性、坚强性中,无疑包含有成熟性的成份,但成熟性还包含有自己更高的要求,这主要是指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做人,学会做事,遇事稳重,处事老练,办事牢靠。有的同学为人很正直,意志也坚强,但就是简单莽撞,像三国时的莽张飞那样,待人处事不管三七二十一,结果一失足成千古恨,吃“后悔药”也来不及了。

要做到成人,还要身体健康、精神健康、身心俱健,两个健康,才算成人。如果年纪轻轻,就有个三长两短,甚至夭折了,那就谈不到成人了。怎样才算身心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人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均处于完美状态,才算真正的健康。具体来说,身体健康用“五快”来衡量,精神和社会适应方面用“三好”来衡量,加在一起是“五快”、“三好”八条标准。

先说“五快”。

一是吃得快。吃得快不是指吃饭的速度,不是说狼吞虎咽,而是指食欲好、胃口好,不挑剔食物,即使是粗茶淡饭,也吃得津津有味。这表明人的消化功能正常。季羡林先生有个称之为“三不”的健康秘诀,其中之一就是“不挑食”。

二是说得快。语言表达准确,说话流利,表明人的头脑清楚,思维敏捷,神经系统功能正常。如果说了上句忘了下句,“啊,啊,啊”,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语言,就很难表明你身体健康。

三是睡得快。上床就能够很快睡着,而且睡得深沉,醒后精神饱满,头脑清醒。表明人的中枢神经兴奋、抑制功能正常、协调,而且内脏无病理信息干扰。人的睡眠习惯不同,一种人属于“猫头鹰型”,即通常所谓的“夜猫子”。这种人特别能熬夜,往往睡得很晚,起得也很晚。另一种人属于“百灵鸟型”,一到天黑就犯困,熬不得夜,睡得早,起得也早。睡得快还往往说明一个人心胸开阔,心理能放得下事。过去有两句话,叫作“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能跑马”,说的就是遇事要能拿得起、放得下。有的大学生遇到点什么事儿,比如学习困难啦,恋爱受挫啦,同学闹意别扭啦,就辗转反侧,夜不能寐,长期睡不好觉,苦不堪言,甚至搞得精神不正常,这就很难说明你身体健康。被周总理称作千古功臣、民族英雄的张学良将军,虽然长期遭到国民党、蒋介石的监禁和迫害,却活到101岁的高龄,成为古今中外最长寿的将军,上了吉尼斯纪录。有人问张学良有什么长寿秘诀,他说:“就是两个字,能睡。假如第二天要枪毙我,今天晚上通知我,我照样能睡一夜好觉。”大家看,这是何等的胸怀、气魄和境界!这样的人还会有什么事拿不起、放不下的?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要睡觉,做到睡得快真是太重要了。但愿每个大学生都能做到:白天笑口常开,晚上安然入睡;白天汗出透,夜蛾觉睡够。

四是便得快。说起来虽然不太好听,但这一条也很重要。一旦有便意时,能很快排泄大小便,而且感到轻松自如,在精神上有一种良好的感觉。这说明人的肠胃消化系统正常。俗话说:“大便常通,浑身轻松。”如果你年纪轻轻就便秘,蹲下去半天起不来,那就很难说明你身体健康。

五是走得快。走得快是前“四快”的综合表现。脚是人的“第二心脏”,足部有很多穴位,常走路大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开国将军、百岁老人孙毅有一句名言,叫作“健康长寿,始于足下”。人们常说“人老腿先老”,这是有科学道理的。我们往往说年轻人走起路来“大步流星”,说中老年人身体健康也经常用到四个字“步履矫健”。说到一些老态龙钟的人,则往往说“步履蹒跚”,迈小碎步,这就是衰老的象征了。

下面讲讲“三好”。

一是良好的个性。指的是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具有坦荡的胸怀和乐观的心境。

二是良好的处世能力。看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自我控制能力,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事物的变迁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

三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接物和善大度,不计较小事,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谁能具备这八条标准,做到“五好”、“三快”,就说明他在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三方面均处于完美状态,就可以说他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我们在座的每位同学,不妨都检查一下,看看自己是否具备这些标准?

据说现在的一些大学生,因为多数是独生子女,经受的磨难少,加之学习紧张,走上社会之后又可能面临激烈的竞争,所以有这样那样心理障碍的人为数不少。这个问题的确应该引起我们高度关注。要做到心理健康,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至关重要。心理学上讲,人们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叫“利导思维”,具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遇到问题总是往好的方面想,其表现形式是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我国古代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讲的就是这种思维方式。另一种叫“弊导思维”,具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遇到事情总是往坏的方面想,其表现形式是顾虑重重、忧心忡忡、畏缩不前。我国古代成语“杞人忧天”,讲的就是这种思维方式。

对于同样一件事情,是采取“利导思维”,还是采取“弊导思维”,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看法,采取完全不同的态度,从而导致大相径庭的结果。我国古代一个故事说,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的两个女儿都出嫁了,日子过得也还可以。但是这位老太太却天天愁眉苦脸。她的大女儿家是卖伞的,一遇到晴天,她就想,大晴天谁买雨伞呀,我的大女儿家的日子可怎么过呀,想到这里她就哭。她的二女儿家是卖布鞋的,一遇到阴天,她就想,快下雨了,人们不出门,我二女儿家的布鞋谁买呀,她家的日子可怎么过呀,想到这里她就哭。这位老太太晴天也哭,阴天也哭,反正天天都哭,于是人们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哭婆”。这位老太太的一个邻居,也是一位老太太,思想特别开朗乐观,遇事总是采取“利导思维”,而且特别会做心理输导。有一天,后面这位老太太就去找前面那位老太太谈心了,她说:“我说大妹子呀,你能不能换个角度想问题呢?遇到晴天你就想二女儿家的布鞋肯定卖得出去,她家的日子就会好过,你就笑;遇到阴天你就想大女儿家的雨伞肯定卖得出去,她家的日子就会好过,你就笑。”前面那位老太太听了这一番话,顿时茅塞大开,心想:是这么个理儿呀,我怎么就老是想不开呢?后来她就晴天也笑,阴天也笑,反正天正都笑,于是人们又给她起了一个外号叫“笑婆”。

我国古代有这样一首禅诗,是七言绝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季节。”我觉得这首禅诗很有哲理,据说张学良将军也很喜欢这首禅诗。希望大家仔细品味,从中悟出一些道理。

侯保林说相声时,引用过这样两句话:“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显然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的。我国古代还有这样一个笑话,说是一位州官,已是中老年人了,大概因为仕途不顺,思想负担很重,得了精神忧郁症。他的家人请来一位名医给他诊断治疗,这位名医经过一番望、闻、问、切之后,郑重其事地说:“州官大人患的是月经不调症。”州官听了忽然大笑起来,连连说:“真是笑话!我是个半大老头子,怎么会患月经不调症呢?你算什么名医呢?”以后州官想起名医的诊断结论就不禁大笑,过了一段时间,他的精神忧郁症竟然奇迹般地好了。其实,这位名医决不是故意糊弄人的,他是针对州官的病症,经过慎重考虑才这样说的。苏东坡有言:“百年须笑三万六千场。”外国研究人员讲,大笑一分钟,其效果大体等于做四十五分钟运动。可见笑比哭好,“笑力无穷”。希望我们的大学生都能笑口常开,笑对人生。

接着讲“成才”

所谓成才,是指大学生经过在校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具备了一技之长,能够在适当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样就可以说成才了。李白诗云“天生我才必有用”。当然,有各种各样的人才,有的是大才,有的是小才;有的是英才,有的是唐才;有的是通才,有的是专才;有的是全才,有的是偏才;还有怪才、奇才、“鬼才”等等。有的少年早慧,有的大器晚成。有的在这一方面成了才,有的在那个方面成了才。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掌握本领,学成之后才能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人都是学而知之,不是生而知之。要想早成才、成大才,就必须艰苦奋斗,不但在校期间要艰苦奋斗,而且要准备一辈子艰苦奋斗。早在二千几百年前,其中就包含艰苦奋斗、与时俱进的思想。孔老夫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后来,孟老夫子也曾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可见,艰苦奋斗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基本前提,是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当然,我们现在强调艰苦奋斗,决不是提倡人们去过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重复过去讲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必须为艰苦奋斗赋予新的内涵,增添新特色,提出新要求,不但让艰苦奋斗精神与自己相伴终生,而且让艰苦奋斗精神与时代同行。新时代的艰苦奋斗,不仅指生活上的艰苦朴素,更强调思想上的新解放,学习上的新追求、工作上的新推进,科研上的新发出。它折射的是一种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愈挫愈勇的革命斗志,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因此,我觉得,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努力做到:生活上不怕吃苦,学习上不怕艰苦,工作上不怕辛苦。

过去有这样一副对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这副对联乍看上去,上下联文字完全相同,但却读音不同、含义不同。意思是说,年轻的时候正是用功读书的大好时光,但却贪玩不爱好读书;待到岁数大了,知道学习重要了,爱好读书了,但又身份不行、精力不济了,从而丧失了好好读书的宝贵光阴。古人的这个体会是很深刻的。有人说,二十一世纪年轻人的通病是浮躁。现在的年轻人遇到的诱惑太多了,面临的选择也太多了。这一方面可能是好事,但如果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也是不可能有大作为、做大贡献的。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艰苦的努力,没有长期的奋斗,是不可能成为杰出人才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给大家讲几个故事。

一个故事是说,英国大作家肖伯纳,在学问上孜孜以求,在生活上却从不讲究。有一次,一个大腹便便的资本家遇到了肖伯纳,指着他的帽子讽刺说:“看你脑袋上的这顶破帽子,能叫帽子吗?”肖伯纳反唇相讥:“看你漂亮帽子下面这个脑袋,能叫脑袋吗?”

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的伟大科学家,我们熟悉的各路英雄豪杰,只要一提起他,莫不口服心服,甘拜下风。据说爱因斯坦一心从事科学研究,在生活上也从不讲究。成名之前,别人劝他说:“爱因斯坦,你的穿着应当适当讲究一些。”他说:“这有什么,反正穿什么人家也不认识我。”他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之后,又有人劝他:“爱因斯坦,现在你的穿着应当适当讲究一些了。”他说:“这有什么,反正我穿什么人家都认识我。”爱因斯坦,也有犯迷糊的时候。传说他有一天出门散步,一边走路,一边思考。想呀想,想呀想,待到散步结束,准备往回走时,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家的大门。其实,他就站在邻近的街上,距离住宅仅一箭之遥。实在没有办法,他只好走进电话亭,拨通了他所在的大学研究院院长办公室的电话。爱因斯坦对着话筒说:“先生,麻烦您了,您能告诉我爱因斯坦家住在哪儿吗?”接电话的是院长秘书,当他弄清打电话的就是爱因斯坦时,不禁掩口而笑。大家看,如果没有一股痴迷劲,能在科学研究上做出重大贡献吗?

再讲讲英国科学家牛顿的故事。牛顿18岁时考入剑桥大学,由于家境贫寒,他只能半工半读,除了学习,他每天还要围着围裙,在师生食堂服务。他发奋图强,脱颖而出,22岁时就和莱布尼兹发明了微积分。由于成绩优异,他毕业后留校,在剑桥大学度过了长达30年的科研与教学生涯。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从而奠定了近代物理学的基础。为了科研事业,牛顿终生未婚。过度的体脑力消耗,使他在年仅三十岁的时候就华发早生。他曾六天六夜连续工作。有一次,他请朋友来寓所吃饭,自己却埋头在实验室搞科研。朋友来了,佣人将饭菜摆上餐桌,可是牛顿迟迟不归。朋友们等不及,动手把一只鸡吃了,将骨头留在盘子里。朋友走后,牛顿回来了。他忽然想起请朋友吃饭的事,匆匆跑进餐厅,只见盘中的鸡骨头和桌上狼藉的杯盘。他恍然大悟,哈哈大笑起来,自言自语地说:“我真糊涂!以为还没吃饭,原来和朋友们已经吃过了!”

再讲讲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高斯的故事。据说高斯既非常聪明,又极端勤奋。他刚上小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4+5+6+7+8+9+10+……+100=?别的孩子从头到尾算加法,急得满头大汗,算了半天还得不出结论。高斯根本不用这样的笨办法,而是小脑袋一歪,眼睛一眨,得数就出来了,并且马上举手报告老师:得数是5050。老师一看高斯算得这么快,结果也正确,不禁感到非常惊讶。老师问:“小高斯,说说看,你是怎么算出来的?”高斯回答:“这道题看起来很很复杂,其实很简单,关键是要会动脑子,找到窍门。具体来说,我是这样算的:从1加到100,一共100个数字,这100个数字又可以分为两个50组数字,即正数第一个数字加上倒数第一个数字1+100=101,正数第二个数字加上倒数第二个数字2+99=101,依次类推,就是101*50=5050。这样把复杂的加法变成简单的乘法,算起来自然既迅速又准确。”老师和同学们听了,对高斯都很佩服。一个人聪明固然很好,但勤奋更为重要。在这很多年以后,据说高斯夫人病危时,女仆去叫高斯看看,第一次他竟充耳不闻,一心思考数学问题,没有任何反应,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女仆第二次叫他时,他说:“我正在思考一个数学问题,请您告诉夫人,千万不要咽气,等我得出答案后再去看她。”又过一会儿,高斯夫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这时女仆跑过来冲他喊道:“高斯先生,你的夫人已经去世了,你还不快来看看她,真没见过像你这样的人!”高斯听了,慢慢说道:“既然夫人已经死了,我也就不去看她了。因为我去看她,她不知道了。”说完,又开始思考他的数学难题了。

下面再讲讲我国作家二月河的故事。一提起二月河,人们就会想到他创作的康熙、雍正、乾隆“帝王系列”(又称“落霞系列”)长篇历史小说。这套书共十三卷,五百多万字,可谓宏篇巨著,也必然成为传世之作。根据他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后,更是引起了全国亿万观众的喝彩。上至党和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很多人都喜欢看他创作的小说和据此改编的影视。他的书走遍了全世界,哪里有华人,哪里就有他的读者和观众。人们或许会问:二月河是哪个大学毕业的?他一定是个很聪明的人吧?我和二月河是交往多年、过从甚密的好朋友,有关他的情况,我可以实事求是地向大家介绍一些。

概括起来,可以用六个字介绍二月河:大作家,土老帽。首先,他决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他小学留一年级,初中留一年级,直到二十一岁才高中毕业。有的老师说他。是“废物”、“饭桶”,甚至说他是“垃圾”,总之说得很难听,判定他肯定成不了才。所以,论学历,他只是一个勉强毕了业的高中生。二月河于一九六八年参军来到部队,当了工程兵。大家知道,工程兵是解放军中一个既很艰苦又很危险的兵种。二月河当了十年半的兵,从战士当到连队副指导员,一九七八年转业回到原来的入伍地河南省南阳市。应该说,参军是二月河的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点,十年半的军旅生涯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他曾经开过山、挖过煤、打过眼、放过炮,什么脏活累活难活险活都干过。有一次在五百米深的井下出了险情,差一点没把性命搭上。在艰苦、繁重的劳作之余,他深感自己知识贫乏,于是奋发图强,嗜书如命,手不释卷,抓紧点滴时间,拼命看书学习。他阅读了《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和古今中外大量文学名著。有很多书他都是在连队熄灯后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阅读的。有一次他到驻地附过一家书店看书,从上午看到中午,忘了吃饭,忘了休息,管理员锁了门他也不知道。下午人家来上班了,发现他还在那里看书。还有一次,他手里拿着一本书,入了迷,边走边看,脚趾头碰在一块大石头上,鲜血直流他竟浑然不知。他还用装水泥的牛皮纸袋做成卡片,写下了成捆的读书笔记。作为一个转业干部,二月河至今深深地留恋部队。作认为自己人生观的形成在部队,知识的积累在部队,意志的锻炼在部队,没有十年半的军旅生涯,便没有今天的二月河。

二月河转业到南阳之后,在地委宣传部当干事,最大的官儿当到科长,以后他就无意仕途了。他原来对《红楼梦》情有独钟,曾经读过数十遍,还写了一些研究文章。一九八二年八月,他以红学会会员的身份,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全国第三次红学会学术讨论会。就是在那次会议的休息时间,一些红学家议论了这样一个话题:康熙在位六十二年,他一生的丰功伟绩,可谓一部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史诗。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一位了不起皇帝。可是,至今还没有人把康熙写出来。这时,二月河开玩笑似地冒出一句话:“我来写!”当时,人们对这位面孔陌生、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后生,似乎并没有把他的“狂言妄语”当成一回事。可是,二月河却不是说着玩的,他说了就要做,而且一定要做好。人们议论的这个话题,果然成了二月河创作“帝王系列”的爆发点。从此以后,他凭着多年的集累和顽强的毅力,遵循历史小说“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和“不求真有,但要会有”的创作原则,以一年一卷、三十多万字的速度投入写作,硬是把清康熙、雍正、乾隆期间一百三十四年既空前辉煌又行将没落的历史画卷,活生生地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二月河写得很苦很累。在冬天的寒夜,他写到凌晨两三点钟,实在瞌睡难奈,就用烟头烫自己的胳膊。在夏天酷暑季节,他写作时把两条腿放进桌下一个水桶中,这样既感稍微凉快,又可防止蚊虫叮咬。写《康熙大帝》第一卷时,他因劳累过度得了“鬼剃头”。他的幼女爬在他的身上,抚摸着他的头说:“这一块像尼加拉瓜,这一块像苏门答腊,这一块像硫球群岛。”他就这样,在南阳那块盆地,阅读、思考、写作了将近二十年,其间他基本上没有离开过那个地方。

二月河成了大作家,但他还是那样憨厚,那样朴实,那样淡泊。看上去他不像风度翩翩的大作家,倒像风尘仆仆的老农民。他在生活上的将就和写作上的讲究一样出名,同样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河南黄河出版社决定出版他的《康熙大帝》第一卷时,社长请他到郑州一家饭店吃饭,社会先去饭店里等他。赶来的二月河穿着白衬衣,但已经好长时间来不及洗了,显得脏乎乎的。更可笑的是,他还穿着部队时的解放鞋,脚趾头都露出来了,他临时找来一块白胶布,才算把脚趾头糊起来了。服务员问他来干什么,他说有人请他吃饭,人家怎么也不相信,后来还是那位社长出来才把他迎进去了。还有一次,他去看望一位担任县委书记的老同学,传达室的看门老头以为他是前来上访的乡巴佬,好说歹说怎么也不让他进去。实在没办法,他只好利用烟盒纸做了个自制的名片递进去,才算见得到那位昔日的同学。去年冬天他应邀去西安电视台做节目,主持人和摄像看他没穿袜子,好像有了一个重大发现,特意拍了一个特写镜头,并打出字幕,称他是“不穿袜子的大作家。”二月河过去从未坐过飞机,也未出过国。去年年底,他应邀去马来西亚讲学。这一次倒是穿上了袜子,但仍穿着布鞋,结果当地报纸又称他是“穿布鞋的大作家”。

很多人都向二月河发问:您只是一位高中生,一位部队基层转业干部,您的学问是从哪里得出来的?您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怎样写出来的?去年十一月二月河来京参加党的十六大,在一次聚会中,我听到著名电影导演陈凯歌和夫人陈红也问了他类似的问题。二月河大体上是这样回答的:我有一些才气,但不大,如果才气大怎么还会三次留级呢!我酷爱文学和历史,智力最多算中上等水平;我碰上了好运气,在我人生的关键时刻,总有人出来帮助我,改革开放又为我提供了比较宽松的创作环境,再者清史小说比较冷门,很多人感兴趣、愿意看;最主要的我是靠力气,我想一个人无论怎样笨,只要认谁一件事,每天干它十几个小时,这样坚持二十年,总会弄出一点东西来。我想把二月河的这段话概括为一个简单的公式,就是:名气=才气+运气+力气。

在讲述了上面几位人物的故事之后,我想简单谈谈人才的类型和知识结构问题。有的专门研究人才学的专家,把人才分为四种:第一种是“一”字型人才,这种人才的知识面虽然比较宽,但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创新;第二种是“1”字型人才,这种人才在某一项专业领域方面研究比较深,但知识面太窄,很难将各种知识融合贯通进行创造性研究;第三种是“T”字型人才,这种人才不但知识比较宽,而且在某一领域还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但他们的弱点是不能冒尖,没有创新;第四种是“十”字型人才,这种人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些领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他们敢于冒尖、出头、有创新。

北大堪称最高学府,是一所典型的综合性大学,其中又以文理科最为见长。因此,北大的学生不但要有知识的广度,而且要有知识的深度,还要勇于创新、敢于冒尖,应该尽量把自己培养成“十”字型人才。

现在有些大学生知识面太窄,有的学文科的大学生,居然没有完整地读过我国的四部古典文学名著。这怎么能行呢?毛主席曾经说过,谁不认真读中国的几部古典文学名著,谁就不算真正的中国人!有的学戏剧和影视的个别女大学生,不是博览群书,勤学苦练,而是只对两门功课感兴趣,一门是“包装”,一门是“化妆”。在去年中央电视台举行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专业组比赛中,有的青年女歌手脸蛋儿很漂亮,歌喉也很甜美,但面对比较简单的文化素质是考题,却不是目瞪口呆,就是答非所问,真是令人失望。有一道题这样问:“有位浙江籍的作家,他创作过《林家铺子》,并担任过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长,请问他是谁?有何代表作?”回答竟把茅盾错成了老舍,代表作出由《子夜》错成了《茶馆》。更可笑的是还有一位女歌手,据说是本科生,还是音乐教员,面对这样一道填空题:一日不见,□□□□;先天下之忧而忧,□□□□□□□;有容乃大,□□□□。这三个填空题,她竟一个也没有答对。对于第一个填空题“一日不见,□□□□”,很多人都知道应填“如隔三秋”,这大概是在初中语文课本上早就学过的,而这位女歌手却答了这样三个字:“好想你!”这实在是错得太离谱了,真是令人啼笑是非。

北大的学生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宽,受社会欢迎,工作好找,供不应求,可谓“皇帝女儿不愁嫁”,而且成才率高。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大才、成英才,那也不一定。名牌大学也可能出庸才,普通大学也可能出英才,即使没有上过大学的人,也可能在某些方面成为杰出的人才,比如我在前面讲到的二月河,你能说他不是人才吗?

这些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比较快,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有人这样开玩笑说,现在是“学士遍地有,硕士到处走,博士暂时还能抖一抖”。还有的说,“有些学士不学,硕士不硕,博士不博,研究生值得研究!”有些人的文凭有水份,含金量低,不知怎么搞的,几年间就由大专生到了博士后,真是如老百姓所说“眼睛眨一眨,麻雀变成鸭”。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知识只有转化为能力,才能成其为力量。是骡子是马,还得拉出来遛一遛看。大学毕业之后,最重要的是看你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正所谓“进门之前看学历,进门之后看能力”。我们经常讲“三十而立”,如果你没有真才实学,是一只空袋子,怎能立得起来呢?

有一位领导同志曾说,大学毕业生有三种发展前途:有的可能成为栋梁之才,有的可能成为平庸之辈,个别的也可能成为不肖之徒。我国古代一个故事说,一家三代,爷爷是状元,父亲不学无术、胸无点墨,孙子很争气,也是状元。爷爷对父亲说:“你的儿子好大了,且是状元,你也应该加强学习,像个做父亲的样子。”父亲不高兴地说:“你上年纪了,不要老是唠唠叨叨,我的儿子比你的儿子还强!”孙子对父亲说:“我们祖孙都是状元,你也应该做好样子才是。”父亲听了火冒三丈,说:“你有什么资格教训我?我的父亲比你的父亲还强!”大家看,这位父亲多么可笑,自己不像话,不但不思进取,反而振振有词。“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当然,这是从总体上说的,至于从个体上说,是否一代更比一代强,那就不一定了。希望在座的同学,早成才,多成才,成大才,尽量多的同学成栋梁之才,尽量少的同学成平庸之辈,最好不出现不肖之徒。

最后讲“成家”

我这里说的不是成名成家,而是说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大学生基本上“成人”、“成才”之后,接着面临的便是“成家”问题。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先立业后成家还是先成家后立业的争论,好像立业与成家永远是一对矛盾似的。其实,人之于事业和婚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完全可以把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的。也就是说,处理好了,熊掌和鱼是可以兼得的。有人说,人生好比一个圆圈,事业是半个圆圈,婚姻是半个圆圈,事业有成,婚姻美满,才是完整的幸福的人生。

问题是什么时候恋爱、结婚的好,早了不好,太晚也不好。据说现在有不少大学生对这个问题很着急,到了大二,还没对象,就感到没着没落的,他们想“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抓住一个再说。在大学校园里,青年男女花前月下、成双入对的确实不少。但其结果又如何呢?据说大学生谈恋爱的情况是,结对率高,成功率低。在校时形影不离,毕业后各奔东西。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却很难收获成熟的爱情,因此被称之为“走不过七月的恋爱”。恋爱结婚,是终身大事,草率不得,马虎不得,必须郑重对待、谨慎从事。大学生谈恋爱,有的可能有促进作用,有的也可能发展成理性的婚姻,但更多的可能与此相反,因人而异。现在的大学本科生,一般处于十八至二十二岁的年龄段,正是学知识、长身体的大好时机,不必过早涉入爱情生活。恋爱、婚姻都需要精力和金钱的投入,还是等到成人、成才之后,事业上有了一定的基础,经济上有了稳定的收入之后,再恋爱、结婚为好。我这样讲,也不是说越晚越好,如果有谁成了大龄青年,成了“困难户”,那不但你们自己着急,你们的长辈也肯定着急了。特别是女大学生,还有个恋爱结婚的最佳年龄问题,错过了时机,可能就高不成、低不就了。外国有一种说法,说是“女人如球”:二十岁是足球,二十二个人抢;三十岁是篮球,十个人抢;四十岁是乒乓球,两个人抢,但已推来推去;五十岁时就成了高尔夫球了,只有一个人抢,还一个杆子打得远远的。可见,大学生恋爱结婚,太早了固然不好,太晚了也不好,关键是要把握好时机。

要处理好婚姻恋爱问题,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家族观非常重要。在这方面,我们的老一辈革命家曾经有过一些极为有益的教导。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在延安就对男女青年讲过“恋爱三原则”。第一个是政治一致的原则。毛主席说,我们现在的任务是抗日救国,男女之间的爱情首先要有这个基础。我们能爱敌人吗?能同汉奸、卖国贼谈情说爱吗?只有政治上的志同道合,才能谈到此人可爱不可爱。第二个原则即是双方自愿,绝非单方面愿意。我们主张田平等,反对男尊女卑,反对大男子主义,更不能有变相的强迫。第三个原则即是不妨碍工作。在青年中要提倡工作第一,绝不能恋爱第一,更不能“若为恋爱故,万事皆可抛”。延安时期的男女青年,都是从五湖四海为投奔革命而聚到一起去的。依据毛主席提出的“恋爱三原则”,绝大多数人都能正确处理婚姻恋爱问题,但也有个别人发生了问题,甚至酿成了重大事件。1937年10月上旬的一天傍晚,“抗大”第六队队黄克功,与其女友、陕北公学学员刘茜在延河旁谈话,黄强行要与刘尽快结婚,遭到刘的断然拒绝,黄一怒之下,开枪将刘打死。黄克功时年26岁,参加过长征,出生入死,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年轻干部。毛主席认识他,还比较熟悉。事发后,有不少人为黄求情,黄也致信毛主席,除对自己的罪行表示忏悔外,还请求组织念他多年为革命事业奋斗,留他一条生路,以“便今后为党尽一点忠心”。毛主席阅信之后,很快给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雷经天写了一封信,指出黄克功不但丧失了党性,而且丧失了人性,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必须处以极刑。否则,就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并无以教育一切普通的人。根据法律和毛主席指示,法院判决对黄执行死刑,并对刘茜的亲属给了安慰和抚恤。

周总理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于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召开“恋爱座谈会”。他像老大哥那样语重心长地嘱咐大家:“你们都到了结婚年龄,该处朋友、找对象了,但是要注意,不要光看表面,要看人品,要多考虑,要慎重,首先从思想上衡量,看她适合不适合做你的妻子。”周总理还现身说法,他说:“我是过来人,你们都说我和小超(对邓颖超同志的爱称)是模范夫妻,那么,我和小超是怎样走到一起的呢?说实话,在认识小超以前,我有一个女朋友,长得很漂亮。可是接触一段时间后,发现她革命意志比较薄弱,只是革命的同情者,不是革命的战士,因此,我和她只能做朋友,不能做夫妻。然而,我和小超同志接触一段时间则不同了,她有理想、有抱负,革命意志坚定,有共同语言,这样逐步建立了感情,以后就走到了一起。”

我们国家原来的副主席王震同志,解放以后曾经当过农垦部部长,上个世纪50年代,他率领来自全军的十万转业官兵,集体来到北大荒,把北大荒硬是变成北大仓。有一次,王震去北大荒视察,专门召开座谈会,听取转业官兵的意见。在座谈会上,他听到这样一首顺口溜:“北大荒,好地方,又有兔子又有娘,就是缺少大姑娘。”这反映转业官兵在婚姻上遇到困难。为此,王震决定安排他们在冬季农闲时节回家找对象,他幽默地说:“你们回去是一个人,回来要两个人。谁找不到媳妇,就是没有完成任务!”同时,王震还通知四川、山东省委,动员来一大批女青年,一面参加支边建设,一面解决复转官兵的婚姻恋爱问题。王震同志有时还亲自主持复转官兵与支边女青年的婚礼。过去有一部很有名的电影,叫《老兵新传》,不知大家看过没有?这部电影所反映的,大体上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些情况。后来,回忆这段往事,王震曾满怀深情地说:“我参加革命以后,曾经下过无数道命令,但最满意的一道命令,还是让北大荒复转官兵回家找对象的命令。”

革命导师恩格斯说过,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这要算作最经典的关于婚姻与爱情的理论。如果把爱情作为婚姻的基础,那么事业则是使婚姻更加牢固的又一块基石。

一种比较学术又带点心理分析意味的“婚姻理论”,是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论”:婚姻好似一座围城,在外面的人想进去,在里面的想出来。这种观点影响了几代人,可谓婚姻常识的第一课。不管你是在城内的还是在城外的,统统被网罗其中,实在是高明。

比较通俗的“婚姻理论”,是说:婚姻如鞋子。款式、颜色都是穿给别人看的,而是否称心如意,只有自己心理最清楚。这种说法,看似粗俗,实则很有道理。

现在,有的大学找对象把标准定得很高。男的找女的要符合“三女”标准,即要求女方是美女、淑女、才女,这三条要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女的找男的要符合“三高”标准,即要求男方符合高学历、高收入、高个头三条标准。其中第三条是必须身高一米八以上的,差一厘米的都免谈。如果按照这样的“三高”标准,前两条不说,我的身高仅一米七三,过去还算中等身材,现在就是“三等残废”,一辈子也别想找对象了!大家想想,这样找对象的标准是否定得太高了呢?如果真能找到德、才、貌俱佳的,那当然很好,可喜可贺。但世界上哪有这样十全十美的男人和女人呢?俗话说:瓜无滚圆,人无十全。世上万事事物总是不完美的。年青人应当客观地现实地面对生活,恰如其分地确定择偶标准,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和别人,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伴侣。打个可能不恰当的比喻,现在买东西讲究“不买贵的,只买对的”,年轻人找对象是否也可以考虑“不找最完美的,而找最适合自己的”呢?

古希腊大哲学家的三个弟子向他求教: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把他们领到一块麦田,让他们走麦田埂,只许前进,不许后退,而且只给一次机会,选择一颗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麦穗。

第一个弟子刚走几步,看见一颗又大又好的麦穗,就高高兴兴地摘下了。但当他继续前进时,发现还有许多比他刚摘下的更大更好的麦穗,他只能遗憾地走完了全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想要摘时,他总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大更好的麦穗。当他走到终点时,才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机会,只得空手而回。

第三个弟子接受了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完三分之一时,即分出了大、中、小和好、中、差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走最后三分之一时,“该出手时便出手”,选中了一颗最大最好的麦穗。

苏格接底接着讲评,他说,选择配偶就如同你们采摘麦穗:第一位弟子急于求成,结果后悔莫及,你就凑合着过吧!第二位弟子挑花了眼,哪个也看不上,该出手时不出手,结果高不低、低不就,错过了时机,打你的光棍去吧!第三个弟子既积极又慎重,结果采到了理想的麦穗,你和配偶就和和美美地过一辈子吧!希望我们的大学生,在婚姻恋爱问题上,接受前两位弟子的教训,像第三位弟子那样,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又大又好的麦穗——找到理想的伴侣。

苏格接底向他的三个弟子介绍选择配偶的经验教训,也可能是有感而发。据说这位大师级人物选择的配偶并不理想,他的妻子是一位泼妇、恶婆。有一次,苏格拉底正给弟子们讲课,他的妻子冲了进来,先是指着苏格拉底破口大骂,接着又把一盆污水泼到他的头上。面对这种难堪的局面,大家想想,苏格拉底会怎样处理?他不慌不忙、慢条斯理地说:“自然界的现象就是这样,电闪雷鸣之后,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大家看,在这种情况下,苏格拉底居然还讲了一通哲理。这可能是他真的修养到家了,也可能是他实在没有办法才这样说的。如果在座的大学生谁选择了这样的配偶,那你不倒霉才怪呢!

谈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而且是男女双方你情我愿的事情,正如俗话所说:“郎有情妹有意”。这就可能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越谈越好,白头偕老;一种是越谈越差,吹灯拔蜡。对于后一种可能,地方青年叫“分手”或者“失恋”,听起来来比较文雅;部队官兵叫“吹灯”或者“拔蜡”,听起来比较直截了当,但多少又带有一些既无奈又幽默的味道。下面话分两头,分别说一说遇到这两种情况怎样处理为好。

关于第一种情况,越谈越好,白头到老。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幸福的家族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族各有各的不幸。这里单说幸福的家族如何都是相似的。经过一段接触,如果双方都认定对方就是自己心目中最大最好的麦穗,那就应像现在有些年青人说的,“将爱情进行到底”,适当的时候举行婚礼,组成家族。我认为,幸福的家族应当具备“三性”:一是亲密性。夫妻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亲密的关系,双方应当互相忠诚、亲密无间、无微不至,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二是稳定性。夫妻恩爱,关系稳定,爱情牢固,家族和睦。决不能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动不动就以离婚相威胁,更不能夫妻之间插进一个“第三者”。产生于北京、影响到全国的小说人物形象贫嘴张大民,对于幸福家族有一段妙论。他说,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种心情,是一种感觉。平民百姓的家族,医院没有病人,监狱里没有犯人,夫妻间没有“第三人”,这样的家族就算是幸福的家族。我们的大学生们可能觉得张大民的标准太低了,但也应当承认,他的这种生活态度,还是有些可取之处的。第三是长久性。现在有些年青人“不求天长地久,但求一时拥有”,这种态度是值得考虑的。我们中国人对于婚姻问题绝大多数都抱有严肃的态度,婚姻的稳定性相对比较高,讲究夫妻恩爱,白头到偕老。过去人们经常说“少年夫妻老来伴”,现在又有一首歌这样唱道:“从新婚到金婚,整整五十年光阴。从早晨到黄昏,从热烈到深沉,从纯情到忠贞。有情人都是痴情人,老来依然是青春。”现在我国一些恩爱夫妻,也像欧美国家的中老年人那样,开始纪念银婚(二十五周年)、金婚(五十周年)以至钻石婚(六十周年),把天长地久、白头偕老,作为恋爱婚姻的最高境界。

关于第二种情况,越谈越差,吹灯打蜡。应当说这是谁也不愿意出现的情况,但有时也是实在没法子的事情。毫无疑问,失恋会给当事人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尤其是被动接受分手的一方更是如此。问题是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失恋问题。有人说:“爱情是一种锻炼灵魂的东西,爱情能使傻瓜变成聪明人,也能使聪明人变成傻瓜。”有的人失恋后一蹶不振,终日苦恼;有的轻生厌世,自杀身亡;有的反目成仇,残害对方,不但变成傻瓜,而且成为罪犯。

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失恋不失态、失恋不失志、失恋不失德。千万不要自暴自弃,也必不自卑,更不能自杀。要竭力避免这些愚蠢的懦弱的可悲的想法和做法。要采取想得开、放得下、挺得住的态度,任何时候都要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信心。既要懂得“捆绑不能成夫妻”、“强扭的瓜不甜”,就像老百性说的,不要非在一棵树上吊死;又要树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天涯何处无芳草”,“大丈夫何患无妻”的信念,收拾自己的尴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继续向前迈进。要相信时间是最伟大的导师和最优良的药品,时间能够抚平心灵的创伤。失恋可能痛苦一阵子,再找到适合的伴侣还可能幸福一辈子。要坚信,痛苦总会过去的,对象总会找到的,问题总会解决的。有志气的失恋男女,应该使有可能与你结合但却与你分手的人感到遗憾,使有可能与你结合也确实与你组成了家族的人感到骄傲,这才是有出息的表现。

有两件事一直使我难以忘记,感以非常惋惜。一件事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的一位战友,天津人,毕业于北大东语系,是学阿拉伯语的,小伙子既魁梧又英俊,篮球打得很好,真是一表人材,他看上了一位女同学,不知什么原因,人家就是不愿意。他因此单相思,患了精神病,时好时坏,一犯病就到处跑,几个人都追不上。他到底也没有好,就这样,一个北大的高才生,一个年轻的军官,成了个废人。恋爱婚姻问题有时很微妙、很奇怪。有时旁观者看这两个人不适合,但人家却偏偏结合到了一起,而且关系很好。这就如人们常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或借用老百姓的一句歇后语,叫作“王八看绿豆——对眼了”。有时旁观者看这两个人很适合,但人家就是谈不拢。另一件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的一个部下,东北人,本来各方面表现很好,不知怎么他看上了当时中央电视台的女播音员李娟同志。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他却说是李娟看上了他,因为每晚七点李娟播新闻时,眼睛总是盯着他。这位同志的直接领导找到我,说是不是可以找人陪同他去中央电视台,把李娟同志请出来,向他郑重说明,播新闻时眼睛是盯着全国人民的,而不是盯着他一个人的,以便消除他的幻想。我没有同意他的直接领导的意见,而是让人陪他去精神病医院作了检查,结果证实他患了精神病,后来一直也没有看好。每逢想起这件事,我既感到可笑,更感到可怜。

其实,失恋并不丢人,也不可怕。革命导师恩格斯失过恋,大音乐家贝多芬、大诗人歌德、大作家罗曼·罗兰也失过恋。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号称“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也曾经两次遭受失恋的打击。第一次是来相亲的姑娘看上了介绍人,初恋情人成了别人的新娘;第二次是因为政治运动中的问题,他热恋中的姑娘又忍痛与他分了手。最后终于有一位慧眼识珠的姑娘走近了他,“有情人终成眷属”。

过去人们经常说人生有“三大不幸”:一是纪年丧母,二是中年丧偶,三是老年丧子。生于波兰、卒于法国的大科学家居里夫人经受了这“三大不幸”中的前两大不幸,而且在青年时还遭受过失恋的折磨。她家境贫寒,无钱上大学,只好到一个乡绅家中当家族教师。她与乡绅家的大儿子深深相爱,并且准备结婚,结果遭到乡绅夫妇的坚决反对,以门不当户不对为由拒不同意这桩婚事。乡绅的大儿子又优柔寡断,屈服于父母的压力,双方只好分手了。当时还叫玛丽娅的居里夫人受到沉重打击,一度产生告别尘世的念头。但玛丽娅毕竟不是平凡的女人,她忍痛割掉情缘,毅然去了法国巴黎大学,并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理想的伴侣——青年物理学家居里。大家都知道,居里夫人后来获得物理学和化学两个领域的诺贝尔奖,这在全世界的女性中,都是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从事后看,玛丽娅是经历了一次“幸运的失恋”。如果没有那次失恋,她的历史很可能是另一种写法,世界上也就少了一位杰出的居里夫人,少了位伟大的科学家。

前几天我在一份报纸上看到采访北大第二十八任校长、著名加速器专家陈佳洱的文章。他对居里夫人作了极高的评价。他说,居里夫人有很多方面值得敬佩。她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失败了多少次,最后提炼出0.1毫克的镭,不得了。她取得成功后,很多人都找她,说你可成为百分富翁了。她说我的发现应该属于全人类所有,她没有申请一项专利,而且把这个技术无私地告诉别人。他为了把镭应用于医学,亲自跑到前线为士兵治疗。正如她女儿形容的,她是从容牺牲,奉献所有而毫无索取。居里夫人真是太伟大了!做一个真正的伟大的科学家,就应该像居里夫人那样。

同学们听我对于恋爱、婚姻、家族问题讲了这么多的话,或许问我:你年青的时候是怎样处理这个问题的呢?既然是和大家来谈心,我就实事求是地讲一讲自己这方面的情况。我年青的时候,相信这样两句话:一句是“离不开爹娘,成不了栋梁”;一句是“舍不得娇妻,成不了好汉”。参军后十年间,我没有回过一次家,就是一心搞好学习,搞好工作,总想做出点样子来。虽然也有些想法,但我对婚姻恋爱问题“觉悟”得比较晚,直到二十八九岁才开始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谈恋爱,但这个第一次又以失败而告终,这件事的确给我带来了极大的苦恼和悲痛。后来到了三十一岁,我才又开始谈恋爱。三十二岁结婚,结婚以后我爱人就去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学习,一去就是四年。我是三十八岁时才有小孩的,是个姑娘。三十九岁那年,我又响应计划生育号召,带头做了男性绝育手术。我和爱人商量,有一个姑娘足矣。虽然当时还没有“只生一个好”的政策,但我们还是下决心再不要孩子了。北京有一种说法,叫作“女儿好,女儿好,女儿是爸妈的小棉袄”。大作家冰心有一副对联:“无官一身轻,有女万事足。”上联“无官一身轻”这句俗话大家都知道,下联原来是“有子万事足”,反映了重男轻女的思想,冰心来了一个字之改,成为“有女万事足”,改得非常好。我爱人也是一位军人,一直做军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大校军衔已挂近十年了。我们的女儿发育成长得也比较好,她于2000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现在北京电视台当记者。显然,我拥有一个比较幸福完美的家族。可能因为我年轻的时候在恋爱、婚姻、家族方面的一些经历和表现,所以在二十多年前,我曾经被评上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的计划生育先进个人。

一九九六年秋,我在装甲兵学院当政委时,我的好部下、正团职副处长张金垠同志,在抗洪抢险中为抢救九名遇险群众,慷慨赴死,壮烈牺牲。他的事迹非常突出,非常感人。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同志,特地赶赴达,用两天时间采访张金垠的英雄事迹,并专门制作了一期《焦点访谈》,播出后在全国全军引起强烈反响。当时,为了能将张金垠的事迹宣传出去,我亲自去石家庄白楼宾馆迎接敬一丹同志。她看来了一位将军接她,多少有些感动,连忙说“来个参谋、干事引引路就行了。”我对她说:“我这个将军是解放军中最平凡、最普通的将军,我是个‘三无将军’:一是参军后就到军校当学员,没在战斗部队当过兵;二是没有立过功,什么功劳也谈不上;三是没到前线打过仗,这也是我军旅生涯的一大遗憾。值得引以自豪的,只是我曾经被评上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的计划生育先进个人。”听到这里,敬一丹同志也笑了起来。

前面我用大篇幅分别谈了“成人”、“成才”、“成家”三个问题,现在可以总括起来说一说了。讲到这“三成”,我就想起了我的老朋友、著名演说家曲啸同志。十多年前,我们曾在一起探讨过“成人”、“成才”、“成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他说,我有三个儿子,我对他们的希望是:第一,保证“成人”,起码要做到这一条;第二,力争“成才”,不能保证他们都能成才,但希望他们能够成才;第三,适时“成家”,早了不好,太晚了也不好,关键是“适时”二字。我很同意曲啸同志的看法。的确,年轻人面临着成人、成才、成家三大课题。处理不好这三大课题,你们今后的人生之路就可能比较狭窄、比较坎坷。处理好了这三大课题,你今后的人生之路就可能比较宽阔、比较平坦,你们就可能与时俱进、前途无量,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同学们!我今天讲话的主要内容已经说完了。我第一次来北大和大家见面、谈心,我感到很亲切、很高兴,与你们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感觉。离开你们之前,我还想送给你们一点礼物,既不是钱,也不是什么东西,只是几句话。关于赠送礼物,过去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说法。现在社会上又流传这样一种说法: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送礼送点心,八十年代送礼送补品,九十年代送礼送鲜花,二十一世纪送礼送健康。健康是福,送礼最好送健康。我送给大家的既不是脑白金,也不是高钙片,而是几句话,都是与身心健康有关的。

第一句话,建议你们交上两个“好朋友”。一个是运动场,一个图书馆。经常到运动场锻炼身体、增进健康,经常到图书馆博览群书、增长知识。交两个“好朋友”的说法,还是我女儿刚上大学时,一位体育老师对大家说的,我觉得讲得很好。

第二句话,建议你们为自己配备两个“保健医生”:一个是运动,一个是乐观。运动可以促进生理健康,乐观可以保证心理健康。这是我多年的体会。多年来我形成了这样的习惯:日行万步路,夜读十页书。我随身带着计步器,白天不走够万步路不休息,晚上不读够十页书不睡觉。

第三句话,建议你们记住两个“秘诀”:一个是“健康的秘诀在早上”。要黎明即起,闻鸡起舞,锻炼身体,增进健康,自己身心俱健,其乐无穷,将来还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一个是“成功的秘诀晚上”。爱因斯坦说:“人们之间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因此,不但正式时间要好好学习、思考、工作,必要时业余时间包括晚上也要好好学习、思考、工作。这样才有可和能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从而做出更大的成绩和贡献。

我的讲话完了。如果我上面讲的,有胡适先生说的“胡说”,请大家批评指正。

最后,谢谢大家!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26号

版权所有 田永清将军网  备案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