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号与分号()

来源:解放军报

2010020906:42小大


  田永清将军退休了。从20015月起,他离开了总参谋部兵种部政委的职位,退出了现役军人的行列。消息传开,许多人投来不舍的目光。当事者田永清的心里,自然更不平静,交织涌动着感恩、留恋和欣慰。不过,激荡在田永清心中更多的还是思考。从岗位上退下来,对军旅生涯来说,是画了个句号,但就整个人生来说,退休只是画了一个分号。
  尽管没有按点上班的催促,没有诸多急事等着处理,田永清每天清晨仍然六点钟准时起床,或阅读报刊书籍,或对着窗外凝思。更多的时候,坐到写字台前的田永清,是在聚精会神地写一本书,一本专门给战士看的书,一本退休前就想写而未能写的书。
  19995月,田永清把他从1994年起,先后在总参谋部大学生集训基地为新入伍的大学生所做的12场演讲的演讲稿,进行整理增删,并听取了老将军孙毅和著名演说家李燕杰、曲啸等人的建议,以《将军与大学生十日谈》为书名,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受到了军队和地方大学生的欢迎,有的家长还作为必备书送给出国留学的子女。在出版社召开座谈会时,有人对田永清说:您给大学生写了一本书,能不能再给战士写一本呢?
  这句话触动了田永清。他虽然没有当即回答,心里却想,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军队的基础都是士兵,士兵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军队素质的高低。士兵强军队就强,士兵有希望军队就有希望。自己当了大半辈子兵,又长期做政治工作,熟悉了解士兵,应该给他们写一本书,作为他们成长路上的一个参考。但终因职务在身,工作繁忙,始终无暇此事。退休之后,他就把这件事摆上了生活的日程,先回忆几十年的军旅生活,根据战士在服役的不同阶段都想些什么,盼些什么,产生什么样的心结,还有意识到一个师和两个团做了调查,再查阅平时剪贴积累的报刊资料,进行具体构思,并决定采用第一人称的笔法。此后,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写作,没有急事绝不中断。每当这时,他胸中就灵感冲撞,激情飞扬,所有的话潮水一样涌向笔端,流到纸上。
  这一天,他写的是《领袖题词指方向,英雄模范做榜样》一章。他开始就写道:战友们、同志们:今天我来到这里,感到很高兴。大家聚集在连队俱乐部里,听我这个老兵讲话。我是抱着与大家谈心交心的态度来这里的。今天谈些什么呢?大家看到,在咱们这个俱乐部的墙壁上,张贴着党的领导人的题词和七位英模人物的画像。
  此刻,他觉得自己不是坐在书房里,也不是用笔在写,而是坐在连队俱乐部里,面对着熟悉可爱的战士们,像可敬的父亲,像可亲的兄长,对着题词和画像,讲述领导人题词的深厚内容和深远意义。军队是英雄的摇篮,崇尚英雄,敬仰烈士,弘扬豪气,追求阳刚,是我们军队的主旋律。随后好多天,他才分别详细地写出了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七位英模平凡伟大的壮举。
  200212月,也就是田永清退休一年半时,《将军与士兵十日谈》正式出版了。全书共10章,31万多字,从士兵走进军营开始一直到退伍,服役期间遇到的诸如成人、成才、入党、升学、提干、训练、奖励、转士官、退伍后从业等都写到了,还专为女兵写了一章。书中讲了100多个故事,100多条名言警句,既道理深刻,又亲切实际,可以说是军旅生涯智慧的攻略。
  此书出版后,立即受到广泛的好评。士兵们说,从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不仅受到思想的启迪,还增长了知识。基层军官和政工干部说,这是一本思想教育艺术的启示录。曾经在部队当过副指导员的著名作家二月河说:退休后仍旧和士兵的心连着,操心他们的学习、工作、身心健康,这个品位让人敬佩!”“看他这书,有点像当年的"指导员"给当兵的讲课,又像他与你娓娓谈心。时代变迁了,大家都忙着生活、挣钱、养活家人、教育子女,但看这书,一下就勾起当年那份温馨,仍有点"不足为外人道"的受用。
  200345上午。田永清迈着沉稳的脚步,走进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的阳光大厅。大学生们有的投来明显疑问的目光,有些仍在谈论着什么,他们并没有太把这位退休的将军看在眼里。有多少赫赫有名的政要、专家、学者在这大厅里讲演过,这个人能把成人、成才、成家(婚恋)讲出什么新鲜来呢?以至于当主持人宣布演讲开始之后,窃窃私语声还没有停下来。
  坐在台上的田永清,神情和目光都显现出自信。他在部队的两所大学先后当过政治部主任、政委,又给刚入伍的地方大学生做过多场演讲,有一次连续讲了7个小时,反响十分热烈。眼前的大学生和军校大学生虽有不同,但也有很多相通之处,只要针对他们心里想的去讲,他们会愿意听的。于是他双臂一抱,语调平静地说:我先说三句话,就算是约法三章吧:一是大家可以交头接耳说悄悄话;二是可以闭目养神打瞌睡;三是可以中途退场"开小差"这三句话一说,大厅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大学生们先是一愣,随之鼓起掌来。
  掌声一落,田永清正式开始演讲。他不是念讲稿,他也根本没带讲稿。面对投向他的目光,从蔡元培、陈独秀、胡适三只兔子(属相兔)以各自的才干使北大出名说起,转而说面前这些被称为天之骄子、社会的精英正处于身体发育期、人生观形成期、心理波动期,面临成人、成才、成家三大人生课题。然后说怎样做到身体、心理健康才算成人;怎样成为字形即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个领域有较深入研究的人才;怎样处理好婚恋、画好婚姻和事业两个半圆,最后送给大学生们七句话:一交两个朋友——运动场和图书馆,二备两个保健医生——运动和乐观,三练两项功夫——本分和本领,四吃两样东西——吃亏和吃苦,五插两只翅膀——理想和毅力,六建两大支柱——科学和人文,七记两个秘诀——健康的秘诀在早上,成功的秘诀在晚上(指爱因斯坦说的人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在两个半小时的报告中,田永清引用的政治事件、成语典故、古今人物,共有57个,平均不到3分钟就有一个知识点,文化含量的度数极高,让大学生们既惊奇又佩服。所以,从开始到结束,响过83次掌声和笑声。这次报告不仅当时受到北大学子的欢迎,4年后的200781,《北京青年报》在原声课堂专栏里,以保证成人,力争成才,适时成家为题加以刊登。
  据此,人们把田永清做报告归纳为三绝,即上台敢说三句话,报告不拿一张纸,对什么听众讲什么话。三绝的说法越传越广,部队和地方许多单位尤其是大学,都慕名前来邀请他去演讲。
  退休这几年来,从党的最高学府中央党校,军队的最高学府国防大学,以及国防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井冈山大学、海南大学等军队和全国20多个省市的近100所高等院校,以及一些部队和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都回响过他演讲的声音,留下了一个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场景。
  不少人退休之后感到时间过得很慢,田永清却感觉很快。
  看看田永清这几年里都做了些什么,就明白他为什么会有如此感觉了。他坚持日行万步路,阅读十页书,至今走了多少路,很难计算,已读了200余本书是数得出来的。他写作出版了《将军与士兵十日谈》并修订重版一次,两次修订重版《将军与大学生十日谈》;他写作发表了100多篇文章,约20余万字,其中的《十位百岁开国将军》4万多字,为姚雪垠先生《崇祯皇帝》一书写的序《未能中兴反亡国》6000多字,为二月河散文集《二月河语》写的序《话说二月河》,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等20多家报刊转载,他写的《我所了解的张中行》,在《传记文学》发表后,被中国作协创研部评为2006年度全国优秀散文。书和文章加在一起,共有70余万字。他在机关单位、部队官兵、高等院校演讲300余场,直接和间接听众近百余万人次。

  田永清为什么这样劳心费力、乐此不疲呢?他的回答是:义务和责任。解读田永清自己赋予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可以发现它的背后,是坚定不移的忠诚,始终不渝的信仰。正如他所说:领导职务可以中止,军旅生涯可以结束,年龄大了就要退休,但作为共产党员的忠诚追求、信念气节,永不褪色。
  田永清出生于河北冀中地区的无极县。高中二年级刚过18岁时,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年被保送进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田永清做过技术工作、政治工作。当领导后,对官兵满腔热忱、倾其所爱。他在装甲兵指挥学院当政委时的1996年,该院正团职军务处副处长张金垠在抗洪中为抢救9名群众光荣牺牲,被追认为烈士。田永清把他的事迹概括为三句话: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生死关头豁得出来。他曾两次到张金垠远在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的家乡,看望安排烈士母亲的生活。退休后,他每年都去看望烈士在石家庄的妻子和孩子。烈士流尽了血,不能让他的亲人再流泪,是他牢记于心的话。
  去年5月,是田永清退休的第9个年头。他应邀到驻京郊某部做了一场关于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报告。他用具体的事例和自己入党50年从军40多年的体会,讲述怎样做到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最后激昂地说:我虽然早已退休,年龄也快70岁了,但我还有三个梦,一是强国梦,二是统一梦,三是百岁梦。有了这样的梦,就青春长驻,就激情相伴。这就是田永清的义务和责任的原动力。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26号

版权所有 田永清将军网  备案编号: